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97午夜理论片影院,无码超级大爆乳在线播放国产,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乱线久久视

廖德凱  >>  正文
艾滋患童事件中的兩個真問題
廖德凱
2014年12月23日


?2014121723070765.jpg    西充縣艾滋病患童坤坤被村民投票驅離事件,引起了全國各界的廣泛關注,隨著事件向深處發展,“投票驅離”事件本身的真相逐步浮出水面。
    艾滋男童爺爺稱“驅離”系媒體策劃,而對事件進行“曝光”的兩位記者表示:“他爺爺想把他送走的愿望非常強烈,多次找相關部門反映情況,但沒有如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言語上或許暗示過他爺爺寫聯名信。”承認在方式上欠妥當,“但完全出于一片好心,希望坤坤能引起關注。”
    而西充縣相關部門也回應,當地確實早已對坤坤進行包括治療、救助、低保等相關政策落實。當然,在“硬件指標”落實的同時,“軟件”并未跟上也是事實。不過,從目前來看,更應當反思的是其中兩個問題:其一,艾滋患童的個人信息保密規定如何落實?其二,“好心”媒體在其中的作用如何評價?

艾滋病患者信息保密有法律保障

    在西充縣艾滋病患童事件中,暴露出一個令人遺憾的信息:患童坤坤患艾滋病的信息,幾乎伴隨著他的確診而被村民所周知。隨即而來的就是坤坤遠離了正常的生活。
    或者可以說,正由于坤坤的個人患艾滋病信息被村民所知,才導致了如今令人遺憾的驅離艾滋病童策劃事件。
    事實上,對艾滋病患者的信息保密,一直都是個大問題。據媒體報道,許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確診后,其信息很快為周圍所知,成為另類,許多人不得不多次搬家。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一位患者“江妹”介紹,她在沿海某省確診后,還在和丈夫“大兵”回家的路上,當地疾控部門的七八個工作人員,已經在村主任的帶領下坐在他家等待。原本想著回家后保密的大兵和江妹頓成了村里的“明星”,男女老少圍著他們看新鮮,各種議論隨之而起。
    另一位患者的丈夫阿地則說:“我下午兩點知道她感染的事,十分鐘后20里外的村民都已經知道了。”
    根據《艾滋病防治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未經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公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姓名、住址、工作單位、肖像、病史資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斷出其具體身份的信息。”
    對公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行為的法律責任,第五十六條規定:“醫療衛生機構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二款規定,公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或者其家屬的信息的,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予以處罰。”而《傳染病防治法》對故意泄露相關人有關信息、資料的,作出了對當事人、單位從行政責任到刑事責任的規定。
    應該說,從法律保障層面,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信息保護是非常完整而明確的。而目前在這方面的亂象,主要是要保密工作的技術操作層面存在漏洞,使落實救助責任與保密責任之間出現了并不平衡的狀況。

媒體“好心”中的道德悖論

    再來看媒體在策劃“驅離”事件中起到的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通過策劃村民“聯名信”“驅離”艾滋病患童的事件,坤坤得到社會巨大關注,甚至受到聯合國駐華系統關注。由于關注面大,在更多人了解坤坤面臨的困境后,許多人伸出關愛之手,一些公益機構也表示愿意接收坤坤。同時,此事件的廣泛傳播,使得艾滋病的常識得到進一步傳遞,艾滋病患者狀況受到更多的關注。這是積極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作為一個“虛假新聞”,此一事件的傳播對當地村民造成了極壞影響,而事實上,村民并沒有如此排斥坤坤。策劃中的各種運作方式,卻令村民強化了“驅離”心理,也令當地的公眾形象受到損害。更嚴重的是,新聞媒體為了目的而炮制新聞事件,對媒體的公信力和新聞道德底線形成了挑戰。
    新聞媒體是新聞的記錄者,記者可以是新聞的在場人,但卻不能成為新聞的制造者(除了專題活動外),這樣才能保證新聞的客觀性。而媒體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制造聳人聽聞的新聞事件,其本身就是極不道德的。以道德之名行不道德之行為,縱然目的崇高,但其負面影響并不能得到抵消。而這種未得到抵消的負面影響,其對社會的傷害作用不容低估。
    “好心”記者、“好心”媒體,面對類似的事實時,為了尋找一定的轟動效應,可以從事實本身去尋找相應角度,但絕不能背離事實去制造另一個“事實”。否則,這一“事實”也就失去了基礎。
    
    “聯名信驅離艾滋病患童”事件,無論是給相關部門,還是給新聞媒體,都留下了可資參考的警示作用。 

【責任編輯:管理員】
專欄作者,知名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