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97午夜理论片影院,无码超级大爆乳在线播放国产,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乱线久久视

火炎  >>  正文
火炎:圖片背后的抗戰故事
火炎
2015年06月08日

說起桂林,人們大都知道這里“山水甲天下”,而桂林深厚的抗戰文化積淀卻鮮為人知。我來廣西工作已有九個年頭,在多次的采訪中對于桂林的抗戰文化多少有了一些了解。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我從自己的圖片庫中找出幾幅自己前些年拍攝且印象深刻的圖片,說一說照片背后的故事。

中國空軍上尉何信何信早年畢業于桂林航空學校,后又留學于日本民野航校。1938年1月,擔任國民革命軍空軍第三大隊八隊副隊長的何信上尉,奉命赴第五戰區參加魯南保衛戰。3月25日凌晨,何信與戰友駕戰機14架與日寇17架戰機作戰,相繼擊落日機7架。空戰后返航至牧馬集上空時,又與20架日軍的援機遭遇,遂展開激戰。何信在戰機油盡彈絕情況下,不幸胸部中彈,毅然猛撞敵機,與敵同歸于盡,年僅26歲。建國初,何信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我父親犧牲的時候我才剛滿八個月。”何信的兒子何平說。解放后,何平曾任廣西話劇團演員,扮演過陳毅將軍等角色。改革開放后,何平回到桂林,為了紀念父親,在“五美路”自家的老宅基地上自費修建了“何信紀念館”,每年都會迎來眾多參觀者。

conew_圖片1

何平與夫人及孩子們在“何信紀念館”大廳合影。大廳正面墻上掛滿了父親何信生前的照片。 火炎 攝

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紀念館1938年9月間,葉劍英和錢之光從武漢八路軍辦事處打電話通知當時原在八路軍駐湘通訊處工作,即將調入武漢八路軍辦事處的劉恕同志到桂林去籌建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尚未正式就職的劉恕便奉命到桂林先去找房子,武漢八路軍辦事處請黨外友好人士熊子民先生到長沙和劉恕一道去桂林。那時熊子民先生的妻子和孩子都住在桂林,劉恕就住在熊子民先生家里。他倆經過一段時間的周密尋查,通過熟人找到廣西銀行的黃昌炎經理,再經黃昌炎介紹,找了當年桂北路138號黃曠達開設的“萬祥糟坊”。“糟坊”就是依中國土法釀酒的作坊。租用這里磚木結構的兩層小樓作為辦事處辦公地點,目的是利用“糟坊”起到一定的掩護作用。但這棟樓房之前遭了火災,于1938年8月重建,工程尚未完工。黃曠達先生說,等完工后再來租吧。劉恕說,我們急需房子,讓我們住下后再慢慢完工,黃曠達先生便答應了。雙方當即簽訂了租房契約。然后,劉恕、熊子民在桂林街上購買了舊的辦公桌椅和竹木家具。同年11月中旬,八路軍總部秘書長李克農率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及《新華日報》部分工作人員一路艱辛抵達桂林,住進了萬祥糟坊的這棟小樓,從此八路軍桂林辦事處正式建立。

conew_圖片2

黃曠達的夫人捧著他的遺照和兒孫在一起。黃曠達先生2008年去世。 火炎 攝

《救亡日報》舊址《救亡日報》由抗日戰爭期間國統區文化界救亡協會主辦,于1937年8月24日創刊于上海。上海淪陷后,1939年1月10日遷至桂林,報社就設在桂林市的太平路21號。社長郭沫若,總編輯夏衍,報紙設置國際新聞、國內新聞、時評、通訊、文化崗位等欄目,主要宣傳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的方針政策,報導國際反法西斯斗爭和中國抗日戰爭的情況,同時也刊登文化、教育、經濟消息和文藝小品等,對發動全民抗戰起了積極的作用。“皖南事變”后,國民黨軍委政治部三廳廳長何浩若親臨桂林,明令禁止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救亡日報》于1941年3月1日被迫停刊。在前往桂林市太平路21號《救亡日報》舊址采訪時,舊址的老房子里還住著桂林市文物局的退休職工和她的重孫。這位老人在此已居住了60多年。墻上的照片是她和她丈夫結婚時的合影。如今丈夫已過世多年。她說,“孩子們在其他地方也買了房子,但就是舍不得搬走。”

conew_圖片3

桂林市太平路21號《救亡日報》舊址老房子里,桂林市文物局的退休職工和她的重孫住在這里。 火炎 攝

蘇聯陸軍中校巴布什金抗日戰爭期間,蘇聯有力地支援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蘇共黨員、陸軍中校巴布什金,出生于平茲省格洛維申區格洛維申諾村,1939年受蘇聯政府派遣,來華支援抗日戰爭,他曾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軍事顧問,參加過“南京戰役”,后被派往桂林。1940年9月16日巴布什金病逝于桂林,年僅35歲。

conew_圖片4

俄羅斯女大學生娃麗和優麗在西山公園內的蘇聯陸軍步兵中校巴布什金墓前獻花憑吊。 火炎 攝

“中國空軍美國志愿援華航空隊”據史料記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飛行教官陳納德組建了“中國空軍美國志愿援華航隊”(又稱“飛虎隊”)。當時,美國駝峰航空運輸隊在駝峰航線上動用近千架飛機和上萬名航空地勤人員,來往運送了70多萬噸物資和3萬余人員,有力地支持了中國的抗戰。1942年6月11日,“飛虎隊”來到桂林秧塘機場駐扎,擔負起防空和打擊日本海上運輸力量的任務,為保衛中國南方地區生命財產安全和殲擊日本海上運輸船只立下了赫赫戰功。

conew_圖片5

曾在九歲那年參加過救援受傷飛虎隊員的龍鳳高老先生(右)在接受飛虎隊指揮官陳納德的女兒辛西婭陳納徳贈送家庭照片時激動地回憶當年情景。 火炎 攝

故事發生在1943年秋的一天,秧塘機場附近大雄村村民龍橋保的父親去世,很多村民都來龍橋保家守靈。“不好了,路邊有一個死人。”剛吃過夜宵的李德龍出門解手,發現路邊躺著一個人,嚇得忙往回跑。年長的龍鳳喜拿著油紙燈籠去看,見是一位美國飛行員,跳傘時刮傷了腿部,據說是從油麻圩走路回秧塘機場時昏倒的。大家把他扶進龍橋保的家里,給他喂了姜糖水,過了10多分鐘他才蘇醒過來。因語言不通,估計美國飛行員是餓了,大家就拿出牛肉和花生米等食品擺在桌上,美國飛行員指著牛肉和花生米要吃。吃飽飯后,美國飛行員想回秧塘機場,從堂屋的左邊還未走出堂屋的門,就差點跌倒。這時眾人都說:“他還不行,得想辦法把他抬回秧塘機場。”于是,大家用椅子做了一副擔架,把高大的美國飛行員抬到擔架上。龍鳳喜、李德龍、龍春林、龍秋林等四人輪流將美國飛行員抬到了秧塘機場,在機場他們得到機場里美國人送的香煙和巧克力。“那是我第一次吃到巧克力”龍鳳高回憶當時情景時說,當時他才九歲。

關于作者:火炎,中國日報駐廣西記者站站長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