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97午夜理论片影院,无码超级大爆乳在线播放国产,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乱线久久视

孫瑞生  >>  正文
孫瑞生:一位大學教授的極地之旅
孫瑞生
2015年06月10日

即使一個人在夏威夷連續住上兩年,也有可能產生煩燥的感覺;那么如果讓他在南極大陸待上一年,保不住他會瘋掉或患上抑郁癥。然而坐在我面前的這位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剛剛40出頭,10年之中竟然三次踏上地球南北兩極,最長的一次在南極大陸待了527天,長達一年半時間,他又是憑著怎樣一種堅強的毅力呢?

一、圖為竇銀科參加南極科考期間。竇銀科供圖

圖為竇銀科參加南極科考期間。竇銀科供圖

竇銀科,男,1973年11月生,博士,太原理工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電機系教授。他分別于2004年10月、2011年10月兩次參加南極科考,2012年6月赴北極科考,被譽為“山西極地科考第一人”。

如此壯舉,在常人眼里,足以成為一生驕傲的資本,但在竇銀科看來,這就是他的一份工作,一份再普通不過的工作。唯一不同的是,他比一般人耐力強,能吃苦。談到極地的艱苦生活和所遭遇的危險,他也顯得十分淡然,就想回憶他兒時上樹掏麻雀一樣平常。

二、北極考察中現場讀取數據.竇銀科供圖

北極考察中現場讀取數據。竇銀科供圖

位于太原理工大學電機樓一層的工作室,多少有些陰暗,但十分寬敞高大,擺放著各種科考儀器設備,給人感覺像到了工廠的車間。竇銀科向記者介紹其負責的極地冰雪檢測技術項目以及自主開發的南北極科考實驗設備,同時也將他的思緒帶回到十多年前首次參加南極科考的難忘歲月。

“2004年,我31歲,在歷經嚴格的冬訓以及身體檢測之后,榮幸入選中國第21次南極科考隊17人名單,當時覺得很激動,但事實上我走上了一條無比艱辛的、一般人無法忍受的冒險之旅。”

三、發現冰裂縫。竇銀科供圖

發現冰裂縫。竇銀科供圖

“那時中國南極中山站還是一個沒有網絡、沒有衛星電話的簡陋基站,與外界的通訊靠的是短波無線電來收發信息,即使是過春節的時候,每個人也只能擁有短暫的五分鐘與親人通話的機會。在歷時一年半的越冬科考中,起初的幾個月,隊員之間還可以在工作之余閑話家常獲取樂趣,等到話題都說盡之后,身處廣袤無人的南極大陸上,一群人都感到了深深的孤獨與寂寞,思念、煩躁、沉默,無味雜陳,難以言說。尤其到了最后3個月,17個隊員互相都不說話,在茫茫的南極大陸上感受到死一般的沉寂?!?/p>

四、海冰脫險。竇銀科供圖

海冰脫險。竇銀科供圖

竇銀科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他說這是十年來第一次向外界透露:

“2005年5月到7月,我們熬過了長達兩個多月的極夜,6月22日,北半球時值夏至,人們正經歷一年中光照時間最長的時候,而南極正好相反,是一年中最黑暗的一天,這一天也被稱作南半球的仲冬節,世界各國的南極科考隊員歡聚一堂,慶祝這一天的到來。大家正在興頭上,來自西安交大一位年輕的博士說他剛剛通過短波郵件收到未婚妻的一封情書,抑制不住高興,想念給大家聽,眾人一致贊成。于是,偌大的屋子里,寂靜無聲,我們聽到的只有這位年輕隊員的未婚妻纏綿悱惻、如泣如訴的思念和呼喚,念到最后,這位隊員聲音哽咽,再也念不下去了,而所有隊員不管年齡大小,一起抱頭痛哭,這何嘗不是大家共同的一封家書呢!”

五、野外調試儀器。竇銀科供圖

野外調試儀器。竇銀科供圖

講到這里,竇銀科的眼里閃爍著點點淚花。“2004年2月,在第一次南極科考前,我們去黑龍江亞布力集訓半個月,那時我的孩子出生不久,還沒過100天,一天夜里,妻子突然打來電話,說孩子呼吸急促,有些上不來氣,我明顯聽到妻子的哭聲,但一點忙都幫不上?!备]銀科說:“沒有辦法,我只好向學校求助,才把孩子緊急送往醫院,那幾年全仗學校支持,逢年過節,校領導都去家里慰問。”

“這十多年,家里沒有指上我一點,我欠妻子和孩子太多了,妻子雖然時有埋怨,但對我的事業還是給予了很大支持。2006年4月1日,經歷一年半的南極科考回到上海,妻子去迎接我,見面后她抱著我心疼地哭了,之后她又開玩笑說,怎么送出去一個小伙子,接回一個老頭來。”

六、在冰裂縫處采樣。竇銀科供圖

在冰裂縫處采樣。竇銀科供圖

竇銀科說,在極地生活,除了寂寞難熬,就是無處不在的危險,給他印象最深的一次就發生在2005年仲冬節的第二天。

“經過一晚上的抱頭痛哭,大家的心情反倒好了許多,第二天我們外出進行海水觀察科考,我與一名隊友乘坐雪地摩托車到達目的地,怎料剛下車沒走幾步,我就腳下一空,整個人掉入一條海面浮冰的冰縫之中。當時沒有帶冰鎬,我就兩手死死撐著冰面,海水瞬間淹沒到了我的腰部,浮冰只有一米多厚,身下是幾百米深的冰冷海水。”

七、竇銀科為記者介紹他的科研項目和團隊。李孟遠攝

竇銀科為記者介紹他的科研項目和團隊。李孟遠攝

講到十年前的這次意外,記者聽得膽戰心驚、渾身發涼,而竇銀科一臉笑意,“身旁的隊友趴在冰面上拼命的拽住我的手,一邊大叫一邊哭。我趕緊叫他用腳把雪地摩托上的繩索給勾過來,把兩人都綁上,隨后我們才脫離危險。”

“一起經歷過生死的隊員感情最深,”竇銀科說,“雖然第一次去南極的一年半時間,到了最后,大家互相見了都不說話,恨不得把對方揍上一頓,那是由于長時間的孤獨和寂寞造成的,回到國內,大家成了過命的兄弟,經常保持聯系,去年是我們17名隊員一起南極科考的十周年,我把17個弟兄從全國各地召集到太原聚了一次?!?/p>

八、給來訪的德國教授講解。竇銀科供圖

給來訪的德國教授講解。竇銀科供圖

在科考隊中,竇銀科的主要任務就是監測南極和北極海冰的運動及生長變化情況。經過兩次南極科考的不斷試驗,2012年,竇銀科在北極的海冰區成功安裝了四套自主研制的"海冰厚度及其漂移定位監測系統",該監測系統不但能夠監測到北極部分海域海冰的厚度、溫度,同時還能監測北極海冰的漂移速度,為深入研究全球氣候變化與北極海冰變化的關系提供了寶貴的基礎數據。北極考察還首次通過衛星通訊的方式,把監測數據傳回太原。竇銀科說,由于自己的體力有限,現在他更多的是給自己的學生爭取參加極地科考的機會,目前,他的兩名研究生已分別參加了中國第30次南極科考和第6次北極科考。

九、送研究生南極考察出發。竇銀科供圖_副本

送研究生南極考察出發。竇銀科供圖

“去的人越多,現場經驗才越豐富,這樣團隊才能慢慢壯大起來”,竇銀科告訴記者,今年11月他的第三名學生就將參加又一次南極科考,屆時將抵達位于南極冰蓋最高點的昆侖站展開科研任務。

關于作者:孫瑞生,中國日報駐山西記者站站長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