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97午夜理论片影院,无码超级大爆乳在线播放国产,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乱线久久视

周黎明  >>  正文
周黎明:北京人在紐約
周黎明
2015年09月28日

只有在時報廣場,你才發現老美也喜歡圍觀。這群手舉相機的,是在捕捉大屏幕上不時出現的自己的尊榮,可謂selfie的超級放大。

我不是老舍意義上的北京人,我只是在北京工作而已。好在世界上有活力的大都市大抵都是外人居多,所謂的紐約客(New Yorker,即紐約人)又有幾個是父輩祖輩就來紐約的呢?大家都是客,大家也都理直氣壯地反客為主了。

我第一次來紐約是在90年代初,碰巧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在國內熱播,陰差陽錯去了王姬在劇中開的那家中餐館。真不是以粉絲心態去的,因為那時我還沒看過該劇,帶了一個南京的參觀團徒步尋找中餐館,無意撞進去了。團員都是剛從國內來的,一眼就認出了這是姜文的角色剛到美國時打工的地方。那時剛來美國的中國學人或移民,多半需要去中餐館打工,心理很不平衡,但回想起來,那種經歷是很勵志的,不像現在的年輕人,來美國時似乎已經腰纏萬貫,來這兒還奮斗什么呢。

時報廣場時時上演著人跟車搶道的戲碼,在美國實屬不多見。

那時對紐約的印象是很擠、很舊。驅車過威廉斯堡大橋,看到所有裸露在外的鋼鐵都是生銹的,每當有城鐵火車通過,感覺這橋如同電影里的卡桑德拉大橋,隨時都會坍塌。紐約的基礎設施很多都是一百年前的產物,顯得破舊不足為怪,換一個角度,人家一百年前就已經那么發達了,當年再超前,也不可能預知后來的需求呀。

一些紐約人喜歡吹:"華盛頓是美國的首都,而紐約是世界的首都。"這倒不是指聯合國總部在紐約,而是一種城市自豪感,也不能說完全沒道理。站在中城(Midtown)的街道上,閉上眼睛,聽著熙熙攘攘人群的只言片語,你未必能立馬判斷這是美國。我曾在曼哈頓街頭觀察,發現除了本地的上班族,過馬路鎮定自若的往往是外國游客,而美國的本土游客多半帶著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惶恐狀。這也難怪,美國其他地方都是車讓人,到了紐約就成了誰都不讓誰,一派適者生存的架勢。所以中國人到紐約,通常不會不適應。

用一堆堆書籍來當作商品陳列的架子,是文化用于裝點的妙用吧。

論高樓林立的壯觀程度,恐怕也只有中國可以媲美,美國其他城市通常把高樓集中在一小塊巴掌大的地方,絕不像紐約曼哈頓那樣形成規模效應。紐約還喜歡不停地修修補補,每個block都有一塊圍住的地方,或者有一幢樓在重新裝修,行人必須在腳架下的臨時通道上躡手躡腳。只有一處紐約絕對不同于中國大都市,那就是時報廣場不是步行街,除了新年倒數的那個晚上。我不知道廣場的十多個人行過道上有沒有出過車撞人的事故,但我覺得每次過街都是一場小小的歷險,想必每一個司機和行人都默默遵循著自己家鄉的交通規則。

時報廣場(Times Square,不是Time Square)是名副其實的視覺中心,主要原因是霓虹燈之多之密,大概除了拉斯維加斯沒有哪座城市可以企及,但賭城是所謂"罪惡之城",而紐約卻總能把精神和物質,商業和藝術,時尚和賺錢巧妙結合起來,又不會造成違和感。時報廣場最多的霓虹燈廣告似乎是時尚牌子以及百老匯演出,但近日來,歡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廣告也此起彼伏,出現在不同的方位和角度。我記得上世紀90年代,我看到的第一個中國廣告是999,大約在48街、49街一帶,離最中心的區域算是略有點偏了。如今,我居然在中心位置看到萬達在銷售武漢的樓盤,而且是全中文的,真是令人感慨。

這張照片能說明以下紐約現象:一,到處在裝修;二,這是一所教堂,但除了尖頂其他都更像是一家時裝店。當宗教場所設置在第五大道,上帝都成了名牌。

《中國日報美國版》的辦公室坐落在43街和百老匯交界的拐角,從28樓望下來,朝東的霓虹燈廣告盡入眼簾,南北的也能兼顧,唯一看不到的是自己一面的墻(即朝西方向)。斜對面有一個豎條的霓虹燈廣告,廣告語是"Our stage, your show",我等了很久,依然沒看出在宣傳什么產品。我猜很多廣告都想出了特絕的創意,但最終忘了提產品,就好像中國的明星代言廣告,我基本只記得明星的模樣,不記得是什么產品,反正他們每人都要代言幾百種。經同事提示,突然明白,"Our stage, your show"真可以成為《中國日報》在美國的定位--沒錯,舞臺是人家的,但戲是由自己來演的,我們以前也叫"借船出海",道理是一樣的。

看過電影《飛鳥俠》的都知道,百老匯的劇院因為年頭已久,一般都空間狹小。但如今的媒體和娛樂舞臺,大大小小不一而足,比如這兩天打開YouTube就能看到大量介紹中國的廣告短片,那便是一個大舞臺,覆蓋面遠遠不止紐約一地,美國一地。但小也有小的好處,百老匯的戲劇即便連演成百上千場,用人口比例來衡量依然屬于小眾,但它處于文化的上游,影響力可以波及很大很廣,比如我們熟悉的很多電影最初都是百老匯劇目。在文化的天秤上,紐約(尤其是曼哈頓)是偏向精英一頭的,各種劇院、博物館、時尚名店、脫口秀錄制場所匯聚一堂,隨便閑逛,都可以認出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其實,隨著通訊和交通不斷便利,這些功能是不必齊集在一處的。現如今,聚更多是象征作用,對于吸引游客最立竿見影。我一直覺得,多數中國人心目中的美國,其實就是紐約,就是曼哈頓,就是時報廣場一帶,因為,沒有機會在美國四處游覽、深入民間的人們,看到的就是這高度集中的廣告林。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專欄作家,雙語作家、文化評論人、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