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97午夜理论片影院,无码超级大爆乳在线播放国产,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乱线久久视

毛衛(wèi)華  >>  正文
毛衛(wèi)華:走進“神秘”達里雅布依 探訪克里雅“野人”部落
毛衛(wèi)華
2015年10月30日

越大漠嘆人生壯美,登昆侖掠歲月滄桑,入玉河贊山輝川媚 。在天山之南,“死亡之海”之處,昆侖山玉文化之源末端,有一塊神奇的綠洲封閉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腹地。這里有千姿百態(tài)、傲岸不群,凄美豪放的原始胡楊林、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神秘沙漠景觀,還有國家級文物保護遺址圓沙古城和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遺址喀拉墩古城。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不便的交通條件,更早時這里的村落近乎與世隔絕,封閉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古樸神奇獨特的民風民俗。這就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1896年于塔克拉瑪干沙漠探險時發(fā)現(xiàn)的沙漠原始村落——通古孜巴斯特村,一直被外界稱為“沙漠中的原始村落”,“中國最大的村”,沙漠里的“世外桃源”,新疆“沙漠第一村”達里雅布依,現(xiàn)稱之為達里雅布依鄉(xiāng)。

汽車行駛在沙海之中。中國日報記者 毛衛(wèi)華 攝影

達里雅布依鄉(xiāng)一角。中國日報記者 毛衛(wèi)華 攝影
達里雅布依是克里雅河中下游流域的統(tǒng)稱,漢語譯作“大河沿”, 有依河而居的意思。達里雅布依人又被稱作克里雅人,是沿河兩岸居住的游牧者。
2015年7月11日我作為一名記者,為報道新疆成立60周年而走進“神秘”的達里雅布依。
“1982年,突如其來勘探石油的機械轟鳴聲和龐然大物般的沙漠越野車,驚動了達里雅布依放牧的人,嚇得他們四處躲藏,不敢相信大漠深處還會有人家的勘探隊隊員同樣被嚇壞了,遠遠看見這里有衣衫襤褸、雙腳赤裸,以為遇到了野人---長發(fā)、身后有尾,不知那位作者寫了一篇“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發(fā)現(xiàn)野人”的文章發(fā)表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一時間震驚了國內外。隨后的考察證實,這不過是對歷史的淡忘和現(xiàn)實的忽視。就在上世紀,此地曾經兩次失管,1930年代國民政府忘記了這片土地,行政編制上沒有這個地方和這一群“活化石”。1950年代,共和國的行政區(qū)劃也丟失了這片荒漠和這些沿達里雅布依河居住的人群。事實上,這里曾一直是于田縣木朵拉鎮(zhèn)管轄的一個村,居民說維吾爾語,信仰伊斯蘭教,自稱克里雅。原來達里雅布依人總是在腰間別著一把長柄斧子,獨來獨往于大漠荒野。長柄斧子是他們披荊斬棘和自衛(wèi)的武器,也是他們順手砍伐胡楊枝葉喂養(yǎng)羊群的勞動工具“。達里雅布依鄉(xiāng)孟存錄書記說。
孟書記在臨行前告訴我們,你們去我們那里,要購買一些生活用水等必備品,當?shù)氐乃V物質太高怕我們飲用不了。11日中午4點我們開始在于田縣購買了幾天的飲用水和簡單的生活用品,5點我們踏上了“夢想之程”。經過9個多小時的蕩氣回腸、穿荊度棘的艱難跋涉,終于在第二天凌晨3點才到達達里雅布依鄉(xiāng),區(qū)區(qū)200多公里的路程,卻成為我有生以來行走“最遠”、最艱辛的經歷。一路走來,除了沙漠就是沙海和胡楊樹、蘆葦、紅柳,偶而才看到一戶人家,無邊無沿。汽車在沙漠中艱難地移動,汽車時而飄逸,時而像過山車,當車輛以40碼速度駛入河道蘆葦叢中,駕駛員熱杰甫·圖爾迪非常風趣地說,我們進入“高速路了”。

駕駛員熱杰木·圖爾迪與千年胡楊樹。中國日報記者 毛衛(wèi)華 攝影
聽駕駛員熱杰甫·圖爾迪介紹,達里雅布依人主要是依河而居,或是在茂密的胡楊林中,居住非常分散,一家與一家居住距離近的幾公里,最遠的可達到三四十公里。久居在大漠深處的達里雅布依人,一戶人家,一片胡楊,一群羊,一口井,這就是他們原有的生活方式。
駕駛員熱杰甫·圖爾迪給我講述了他在這里生活的點點滴滴,他說,我自15歲就跟隨一位漢族張師傅往返于田縣城和達里雅布依,我15歲時,張師傅讓我跟他去大河沿拉貨,我以為去吐魯番的大河沿,我高興至極,我們開著東風卡車經過15天風餐露宿才到“大河沿”,一下車我驚呆了,這那里是吐魯番的大河沿呀,一眼看去全是沙漠,沒有幾戶人家,除了荒涼就是荒涼,我嚎啕大哭,發(fā)誓再不來這了。可是幾個月后張師傅又讓我隨他跑一趟達里雅布依,還答應給我錢,我非常無奈的又隨他跑了一趟,這一跑就是30年。
他說,讓我記憶最深的是有一次,汽車壞在半路壞上,張師傅年紀太大,讓我回70多公里的縣城買配件,我在回來的路上,由于天黑溫度也驟然下降,我點起篝火取暖,當明火熄滅后把沙子鋪到上面,我就躺在上面睡覺,第二天起來繼續(xù)急匆匆趕路,可是走了那么長路,怎么看著背后老是有一股煙霧隨著我,當我脫下棉大衣才發(fā)現(xiàn),大衣后背已經被昨天晚上的燙砂給燙形成了一閃“門”。 悠遠、詼諧的故事釋然平淡,但它抒寫刻錄著一代代達里雅布依人生活記憶和艱辛。
汽車沿克里雅河一路北上,穿過綠洲,穿過胡楊和河道、蘆葦,翻過沙丘;再過紅柳、胡楊,再翻沙丘,直達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腹達里雅布依。河的兩側,風沙地貌類型多樣,且氣勢磅礴,一條條沙梁,蜿蜒起伏,猶如黃龍偃臥,一座座高大的沙丘,比肩而立。這里綠洲與黃沙相伴,飛鳥伴駝玲起舞,極高氣溫與正常溫度僅一步之遙,十分獨特,這里的沙丘多姿,輪廓清晰層次分明,丘脊線平滑流暢,迎風面沙坡似水,背風面流沙如瀉,如果你站在沙漠的高丘上,極目遠眺,滿眼黃沙,大漠風雕塑出的沙山,綿延逶迤,莽莽蒼蒼,一眼望不到邊。因為達里雅布依鄉(xiāng)地處克里雅河下游地區(qū)屬于不同風向的復合地位,故形成的沙丘高大,類型眾多,姿態(tài)雄偉壯觀,豐富多彩。 河的兩岸生長著大面積的胡楊、紅柳、蘆葦、駱駝刺等荒漠植被,構成了一條沙漠包圍著的綠色長廊,并在河流的尾部發(fā)育成了達里雅布依綠洲。
1986年聯(lián)邦德國哥遷根大學教授喬奇·霍夫曼到克里雅河考察后說:“我到過世界上很多沙漠,但從未在沙漠中心見到如此迷人的景色”。

達里雅布依小學。中國日報記者 毛衛(wèi)華 攝影

鄉(xiāng)衛(wèi)生院。中國日報記者 毛衛(wèi)華 攝影

“繁華”的商業(yè)一條街。中國日報記者毛衛(wèi)華 攝影
達里雅布依鄉(xiāng),其實就是一個鄉(xiāng)的政府所在地,鄉(xiāng)里有衛(wèi)生院、小學校、商店以及幾十戶人家,看見這里的人們自由自在、悠閑無憂、風輕云淡的生活,并沒有想象中那種神秘的感覺。
據(jù)于田縣政府辦公室杭副主任介紹,20世紀50年代成立達里雅布依高級合作社,所轄5個小組,為縣直所屬。1959年成立人民公社,改稱大河沿大隊,屬喀群公社管轄。1982年1月稱達里雅布依大隊,1984年歸屬加依鄉(xiāng),1989年撤村建鄉(xiāng)。

達里雅布依鄉(xiāng)政府。中國日報記者 毛衛(wèi)華 攝影
鄉(xiāng)長托乎提·肉孜介紹說,達里雅布依,位于沙漠中心267公里深處,南北長365公里、東西寬96公里,方圓近300平方公里,極分散地居住著近200戶人家,約1374多戶維吾爾族人 。真可謂地廣人稀。這里的學生1-3年級的就在鄉(xiāng)里讀書,四年級以上被安排在于田縣城寄宿學校就讀,年輕人同樣會玩摩托車,用手機聽音樂、玩游戲。如今,許多民居已蓋起了土塊房,不少家里有了鍋,還會炒菜。許多人家有了摩托車,甚至汽車,街邊開了小飯館,商店里賣著手機充值卡、日用品和孩子的玩具。村里很難見到有人身著傳統(tǒng)服飾,有些年輕人“時尚”的穿著,嫣然體現(xiàn)那是現(xiàn)代侵蝕的影子,最為嘆言的是,土耳其和巴基斯坦進口食品在這同樣可以購買到。

正在縣城讀職業(yè)高中的熱孜萬·古麗為客人燒水。中國日報記者 毛衛(wèi)華 攝影
鄉(xiāng)里牧民的吃食較為簡單,以“庫買西”(用碳火灰沙,烤出的在餅)、肉、茶為主,用火塘代鍋灶,做飯不用鍋,而是獨特的“爐灶”。達里雅布依人家的廚房“爐灶”很獨特:沒有灶臺或爐子,在廚房中間刨挖一個低于地面十幾公分、長寬各約一米的平坑,坑里鋪滿沙子就是爐灶,至今這一生活方式還完整保留和使用。

牧民準備新建住房。中國日報記者 毛衛(wèi)華 攝影
2002年11月,由國家投資,在達里雅布依鄉(xiāng)建設了現(xiàn)代化的“光伏電站”,滿足了鄉(xiāng)政府和周圍牧民、衛(wèi)生院、學校、衛(wèi)星接收系統(tǒng)、廣播等的基本用電,同時解決了當?shù)鼐用袢诵笠膯栴}。2013年政府又為家家戶戶更換了太陽能電池。另外,還在達里雅布依鄉(xiāng)建設了“太陽能節(jié)水及水質凈化站”,主要完成地下水抽取和水質凈化處理工程。高高的中國移動發(fā)射塔、幾個衛(wèi)星地面接收天線赫然矗立在鄉(xiāng)政府院內。

玉素甫·阿布都拉講述著生活的經歷。中國日報記者 毛衛(wèi)華 攝影

無憂無慮的孩子怡然自得生活。中國日報記者 毛衛(wèi)華 攝影
回望過去,查看歷史,曾經的達里雅布依確實神秘,它的神秘源自與世隔絕。在現(xiàn)代文明無處不在的今天,達里雅布依的原始和古樸彌足珍貴;在身處喧囂,生活在冷暖隨心的都市人,聽著那沙漠的驚心動魄,生長在綠風田疇的山區(qū)人,看著影視中的蒼茫戈壁,想象中,那里是駝鈴搖響的故事,那里是“大漠孤煙直”的詩境。生與滅成了悲壯的史詩,感動的只是一腔情懷,克里雅人的生活方式就像一份標本。但時至今日,現(xiàn)代文明已經毫無阻攔、鋪天蓋地地沖進了這片寧靜的沙漠,去過達里雅布依的人真真實實地看到了現(xiàn)代文明的滲透。克里雅人古樸的木屋頂裝上了先進的太陽能電池,駝隊已經漸漸被摩托車和汽車所替代,他們面對外來者的相機怡然自得,他們有電話、電視,冰箱,他們放牧,還種植和收購紅柳大蕓,他們并非異類,他們和所有人一樣,正在日漸步入新的生活。事實真相就是這樣,達里雅布依的歷史對我們不在神秘,人是依附于河流而居,羊是循河水而找到草,我們用自己的方式邁進和審視了達里雅布依。
達里雅布依告訴我們,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
關于作者:毛衛(wèi)華,中國日報駐新疆記者站站長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