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97午夜理论片影院,无码超级大爆乳在线播放国产,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乱线久久视

毛衛華  >>  正文
毛衛華:“中國枸杞之鄉”精河縣:不變與變的碰撞
毛衛華
2015年12月30日
 
 

“不變”之基礎
古"絲綢之路"北道重鎮新疆精河縣是我國著名的"枸杞之鄉",它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地處東經81°46′—83°51′、北緯44°02′—45°10′之間,天山支脈婆羅科努山北麓,準噶爾盆地西南邊緣。東西長166公里,南北寬134公里,面積11275平方公里,占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總面積約37%。
精河縣地處北疆交通要沖,歷史上曾經是中西交通要樞。至此目前312國道烏—伊段公路東西貫縣境而過,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烏—阿鐵路斜穿縣境東部和北部。新疆第一條電氣化鐵路精伊霍鐵路穿境而馳。精伊霍鐵路東起精河車站,西至中國和哈薩克斯坦邊境口岸霍爾果斯,是新疆首條電氣化鐵路精河—伊寧—霍爾果斯鐵路和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交會點,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出境鐵路、公路的交會點。精河縣距阿拉山口95公里,距霍爾果斯口岸280公里。已貫通的奎賽高等級公路、精-伊-霍鐵路、烏西—精河鐵路復線以及將開工建設阿拉山口至精河縣寬軌延伸,使精河縣成為“東聯西出、西引東進”戰略的黃金樞紐,精河火車站將成為國內、國際客、貨運的重要集散地。精河縣是全疆為數不多的擁有兩個火車站的縣城,中哈石油管道、西氣東輸二線天然氣管道和正在建設的西氣東輸三線穿境而過,使精河成為國家能源大通道的重要樞紐。
精河工業前景廣闊,礦產資源種類豐富,已發現鐵、銅、鉬、磷、石灰巖、池鹽、芒硝、脈石英等礦藏20多種,其中石灰巖、磷、池鹽、芒硝等礦種儲量均在千萬噸以上,鉬礦儲量占新疆總儲量的90%;光熱資源豐富,年日照時間2710小時。精河縣境內有精河、大河沿子河、托托河、阿恰勒河等四條較大河流及艾比湖等水系。艾比湖是精河縣境惟一大湖,也是新疆第二大咸水湖。這就是精河縣“不變”的區位和資源優勢。
“變”之理念
“精河縣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縣、城鎮化帶動、民生優先”戰略,準確把握區位、交通、資源三個優勢,實施規劃先行,創新驅動,確立了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成功應對了經濟下行壓力,全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014年精河縣實現地方生產總值52.28億元,相較2010年增長了1.75倍、地方財政收入、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等各項指標連續五年年均增長10%以上”。縣委書記尤占軍滿懷自豪的給記者講述著精河的巨大變化。
精河農業資源富集,全縣共有耕地73萬畝,農作物以棉花、枸杞、果蔬為主。棉花種植面積50余萬畝,總產過百萬擔,是“全國優質棉基地縣”和“自治區出口棉基地縣”。精河枸杞獨具特色,是新疆紅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種植總面積12.8萬畝,年產干果1.5萬噸,產值近5億元,產量占全疆的65%。精河縣在1998年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枸杞之鄉”。
“精河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依靠自治區、自治州的大力支持,圍繞“一河兩岸”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已建成‘四縱四橫一環’道路網絡,相繼實施了體育館、影劇院、文化中心等一大批公共服務設施,城市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精河縣已先后獲得‘2011-2015年度全國科普示范縣’‘全國科技進步考核通過縣’、‘自治區級精神文明建設先進縣’、‘自治區最佳衛生縣城’、‘自治區園林縣城’和‘平安縣城’等榮譽稱號”。縣委副書記、縣長烏瑪爾江·努合曼欣然告訴記者。
12月記者帶著這些欣喜和“疑惑”走進了“中國枸杞之鄉”新疆精河縣。
2011年,精河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工業強縣”戰略,大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以園區為平臺,加快產業聚集。2014年7月,精河紡織服裝產業園被列入自治區規劃的“三城七園一中心”,精河縣抓住這一機遇,啟動編制《精河縣紡織服裝產業10年發展規劃》,明確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目標。
走進精河縣,“筑巢引鳳、紡織服裝、物流”這些形容詞和名詞對于精河縣人來說已經不是什么新鮮詞了,從縣委書記、縣長到一般干部和基層群眾熟知而不能再熟知的了。縣委書記尤占軍對“筑巢引鳳”是這樣新穎詮釋的,“一個投資商從烏魯木齊驅車一路向西行進,穿行昌吉,路過石河子、駛向沙灣和奎屯,行駛400多公里便進入精河境內,在精河駐停,決定向左還是向右,去霍爾果斯口岸還是阿拉山口口岸,左顧右盼、猶豫不決時,這時你的機會就來了”。按照尤書記的詮釋就是,要充分利用精河縣的區位優勢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全新理念,取他人(它地)之長補自己不足,利用別人(它地)的短板,發揮自己的長處,別人的不足就是自己生存的空間,從情感上和環境上把投資商留在精河縣,讓他們感到家的溫暖,企業和企業家何嘗不來精河。

駝露機制地毯

先進的紡織設備安裝調試完畢
駝露地毯公司董事長劉保平給記者講述了來精河縣的平凡經歷,此前他在山東威海地毯廠生產的產品在新疆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公司一位兼職設計師巴哈提的家在新疆精河縣,一次偶然的機會縣委書記尤占軍通過巴哈提了解到這個企業后,直覺上感到這個企業非常符合精河的紡織服裝產業。2015年1月18日,由縣委書記尤占軍帶隊來到威海昆鵬地毯廠考察,尤書記和我交流了一個多小時,在溝通的過程中,尤占軍書記把新疆關于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政策以及落戶精河的優惠政策和機織地毯廠在新疆發展,特別是精河縣的優勢和劣勢都做了透徹的分析,這讓劉保平感到這個書記確實不一般,深諳理念超前。加之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我決定來精河實地考證一番。劉保平告訴記者,其實2014年他在南北疆已考察過,由于當時精河園區盤子小、設施不太健全,當時壓根沒考慮投資精河縣。

純棉合股紗生產線

技術人員檢查地毯

工人分拆棉紗
“當我來到精河縣,在幾天的考察過程中,精河縣軟環境好、領導非常重視招商和落實工作,發現縣委書記和縣委、縣政府一班人在工作上的親力親為和務實作風;領導開放意識強,有思路,有發展理念,執行力也非常強,工作上果斷、效率高。特別是精河縣堅持推行園區服務組‘一線工作法’,實行‘專人承責企業、直通幫辦手續’,對項目立項、規劃、環評各環節全程跟蹤。就在我們舉棋不定,猶豫不決時,他們的這些創新制度、創新的文化釋放了巨大能量,從而留住了我們這些企業,留住了我們這些人和心”,劉保平激動的給記者講述著。
企業的留駐,形成了“多米諾效應”,一個個企業,湖北襄陽匯源農林股份有限公司的精河楚新農業發展公司、四川岳城車業新能源電動轎車、上海誕豐科技公司、山東匯泉服裝、河南新鄉市康貝爾衛生材料、美國迪士尼卡通地毯、拉舍爾毛毯、足球項目產業,北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等。如今在精河工業園區內,已經建成投產的紡織企業有6家,擁有環錠紡規模5萬錠,氣流紡近8000頭,劍桿織機120臺;年產100萬平方米機織地毯以及年產3000噸棉紗合股生產線,已解決就業1800人;正在建設的有50萬錠紡紗、400平方米機織地毯、2000萬米面料布、30萬套套裝生產線、年產9000噸化纖以及衛生材料、無紡布等13個項目,計劃總投資33.87億,建成后安排就業7000多人……,一個個代表的特色優勢產業規模不斷落地,一個個接踵而至的工業大項目將實現“鯤化為鵬”的巨變。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精河縣充分體現了領導更是第一生產力。
新疆效率、新疆速度、新疆精神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引領著精河縣各族干部群眾。精河縣縣長烏瑪爾江·努合曼說,中央提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在此戰略背景下,烏魯木齊以西北疆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奎屯站現有的編組和貨運的能力已無法滿足現實需求,并且該站已沒有繼續擴大規模的能力,而精河位于兩條鐵路(烏阿鐵路和精伊霍鐵路)與兩條公路(奎賽高速公路和精伊霍公路)的交匯處,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和資源優勢,為了拉動精河經濟跨越發展,使精河發展面向國內,并且衍生至國外打下堅實基礎,在歷史性的機遇面前,精河縣和博爾塔拉州特提出研究建設“精河國際公鐵聯運綜合物流園”。下一步,利用精河縣連接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兩個一類口岸的獨特交通區位優勢,借助以鐵路總公司投資建設的30股道,設計貨物吞吐能力達3000萬噸的精河鐵路編組站的改擴建項目為機遇,加快建設精河國際公鐵聯運綜合物流園,搶抓“一帶一路”賦予新疆的歷史機遇,建設精河國際鐵路聯運綜合物流園,著力打造新疆北疆地區期貨交割、倉儲租賃、中轉物流中心,實現“差別化”管理,努力實現工業產品與現代商貿物流產業的快速融合,形成“兩園驅動”的發展格局。目前,國內西行國際貨運外貿班列貨運不足,我們找到了這種不足,建設精河發運站以及配套設施、海關監管、保稅倉庫,把相關產業引進產業園,發展終端產業,發展外向型企業,把產品生產出來,直接補西行貨運專列的掛廂不足,以此帶動全縣經濟發展。
發展是硬道理,環保更是硬道理。精河縣在發展工業的同時時刻都沒有忘記環保、綠色。精河從原來的招商引資向“挑商選商”轉變,在逐步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嚴把準入關,重點培育和引進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著力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小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在精河縣,有條鐵律——凡是生產達不到環保要求的企業,效益再好也不能上馬。明確提出有礦藏不能亂采;有資源不能亂用;有地盤不能亂開廠子的要求,堅持“兩個可持續”的綠色發展道路,走出了一條經濟較快發展與生態持續優良、民生持續改善協同并進的發展路子。精河縣圍繞“一河兩岸”進行整治,經過一年多對“精河”兩岸的全面整改,如今的精河,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路通、景美、人悅,直接惠及沿岸大量居民。 
據有關方面調查顯示,精河縣境內已經探明的礦產有20多種,其中石灰巖、磷、池鹽、芒硝等礦種儲量均在千萬噸以上,預計經濟價值在上百億億元。對于如此豐富的礦產資源,精河縣在開發方面保持了可貴的克制。縣委書記尤占軍給出了答案,他說,新疆是一個大美之地,也是生態環境極為脆弱的地方,生態環境保護與‘兩個可持續’的重要性,對我區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多年的歷史證明,堅持走‘兩個可持續’的綠色發展道路,是新疆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是新疆鍛鑄長遠競爭力、實現經濟生態與環保雙贏的必由之路,也是新疆從根本上解決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矛盾、造福于民的最佳方法。‘兩個可持續’,為大美新疆繪就了一幅優美的生態畫卷”。

關于作者:毛衛華,中國日報駐新疆記者站站長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