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97午夜理论片影院,无码超级大爆乳在线播放国产,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乱线久久视

毛衛華  >>  正文
毛衛華:新疆“內學”教育你讀懂了嗎?
毛衛華
2016年06月30日

為加快新疆各民族人才培養步伐,國家高度重視新疆各民族人才培養工作。2000年秋季開始,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2個經濟發達城市舉辦新疆內高班。作為一項黨的惠民政策,內高班自舉辦以來受到了廣大各族群眾尤其是邊遠貧困地區農牧民的熱烈歡迎和衷心擁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專門成立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地新疆學生工作辦公室”,統一管理新疆內初班(新疆區內初中班)、內地新疆高中班(全國14個省市的45個城市93所學校的新疆高中班)和內職班(內地中等職業學校新疆班)工作。

為滿足新疆各族考生和家長不斷增長的報考需求,國家不斷擴大內高班的招生規模,經過11次擴招,已完成了16屆8.02萬人的招生任務,全疆招生規模從最初2000年每年招生1000人擴大到2015年9880人。其中:2002年1540人,2005年3075人,2006年3990人,2007年5000人,2008年5412人,2009年5500人,2010年6378人,2011年7090人,2012年8330人,2013年9122人,2014年9880人,至2015年招生規模穩定在9880人。在校生規模已達到3.4萬人,學生分布在全國14個省市的45個城市93所辦班學校。2004至2015年,已有12屆近3.9萬余名內高班學生畢業,其中95%以上的畢業生順利升入內地高校學習,取得了良好的培養效果。2008年以來,已有8屆1.64萬余名內高班大學生順利畢業,其中部分畢業生在內地實現了就業,大部分畢業生選擇回疆就業,并通過公務員招考、事業單位招聘和自主擇業等多種途徑,充實到各行各業和基層部門中,成為推動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新生力量。數字體現巨大變化。作為新疆教育大業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內學教育在新疆得到了長足發展。內學教育,不但使我區少數民族青少年在求學求職等方面獲得了更多機會,更在拉近各民族心與心的距離、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可以說,內學教育已成為我區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強大助推器。

新疆通過舉辦內高班,對新疆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了積極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加快了新疆各民族人才培養步伐,為新疆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時對加強了新疆各族人民與內地的廣泛交流,增強了相互感情。送學生到內地培養不僅使他們享受了優質的教育資源,更重要的是使他們開闊了眼界,接受了先進理念,提高了自身綜合素質,增強了競爭能力。在內地學校的精心培養下,新疆學生思想政治表現總體良好,能夠積極融入內地學習生活環境,與內地學生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呈現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感日益增強;內地各族群眾也通過內地新疆班學生教育培養這個窗口,認識新疆、了解新疆、熱愛新疆;各族孩子回到天山南北,也像火種一樣,使新疆的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加深了感情,新疆與內地各民族間的交流交往交融不斷深化。其次對新疆“雙語”教育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引導廣大少數民族學生尤其是農牧區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語方面充分發揮了政策導向作用,有力促進了新疆“雙語”教育工作蓬勃發展。實踐證明,內高班等各項人才培養工程已成為造福新疆各族群眾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

新疆從2004年秋季開始,為不斷縮小我區邊遠貧困地區與較發達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讓廣大農牧區和邊遠貧困地區的青少年同樣享受到高質量的基礎教育資源,為不斷擴大招生規模的內高班提供高質量的生源,自治區參照內高班的辦班模式在烏魯木齊、克拉瑪依、石河子、奎屯、昌吉、哈密、庫爾勒、阿克蘇等8個經濟相對發達、教育質量相對較高的城市開辦內初班。內初班辦學采取辦班城市對口相應地、州及兵團相關師團招生的培養方式,主要招收對口地區的農牧區鄉(鎮)、村小學或貧困、邊境縣城市小學的應屆畢業生,實行全封閉、全日制、寄宿制管理。內初班辦學經費主要是自治區財政予以支持保障,已累計投入各項辦學經費超過17.3億元,主要包括基建補貼經費、學生經常性經費、教職工專項補助經費等。

新疆內初班自辦班以來取得驕人的成效:完成7次擴招,在原來烏魯木齊、昌吉、克拉瑪依、奎屯、石河子等地開辦內初班基礎上,先后新增喀什市、伊寧市、庫車縣、阜康市、吐魯番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一師阿拉爾市、二師焉耆墾區、六師五家渠市等8個辦班城市,招生規模由辦班之初的1000人擴大到2015年的1.05萬人。目前內初班辦班城市達到16個,辦班學校30所,在校生為2.92萬人。

截至2015年秋季,內初班已累計招收12屆7.18萬余名各族應屆小學畢業生,已有4.26萬名內初班學生順利畢業,大部分畢業生順利升入內高班學習。舉辦內初班極大地滿足了新疆各族群眾對優質基礎教育的迫切需求,有越來越多各民族青少年成為黨的惠民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并對新疆雙語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和全面普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內初班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和良好的漢語言環境,在較短時間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均得到提高。各辦班城市高度重視內初班辦學工作,辦班學校堅持“嚴、愛、細”的管理原則,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上,各地非常重視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養,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充分挖掘學生潛力,注重特長培養,讓學生在體驗中啟迪智慧、滋養心靈、發展個性、感受快樂、培養自信。

這里是學校,也是學生的家

烏魯木齊市第六十六中學自2004年承辦新疆區內初中班至今已11年,學校現有新醫路校區和白鳥湖校區兩個校區。兩校區占地面積總共108畝,教職工380人,54個教學班、3200多名學生。學校“一校兩區”,實行“同部署、同安排、同要求、同標準”的管理模式。

學校承擔區內初中班的教育教學任務,來自喀什、吐魯番、農三師,以農牧區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1900名區內班學生一年330天全寄宿在學校,衣食住行都在學校……這里是學校,也是學生的家園。

學校承擔著疆內初中班的教育教學任務,要為各民族 “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偉大事業培養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設者奠定基礎——為不斷擴大招生規模的內地高中班輸送優秀生源。

該學校校辦副主任俞兆權說,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教好一個孩子,就能救活一個家庭;培養一個合格的‘雙語’型中學生,就是當地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力量”,這是校領導班子和廣大教職工的共識。

這11年來,學校在國家和自治區的大力支持和重視之下,不斷擴大內初班教學規模,提高教學質量,走出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譜寫了民族團結進步的新篇章,營造了間“歌舞同臺、住宿同臺、進餐同桌、娛樂同享、語言同學、學習同步、節日同慶、校園同護、困難同度”的共榮文化氛圍,開創了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

為突破內初班維吾爾族學生的“漢語關”,學校形成民考民學生漢語教學的全新模式并編印了配套材料,把雙語教學提升到最高境界。這一科研成果獲得烏魯木齊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成為新疆內初班教學的統一模式。從第一屆學生進校開始,通過十年努力,形成了國家基礎課程、校本語文課程、校本德育課程、快樂星期天課程、傳統節日的文化教育、雪雕活動等內容的課程體系。從內容上看,基礎課程和對應中考、區內初中版考試的教輔課程,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教學,民族團結教育,民族風俗教育,宗教知識教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日常生活能力及帶動技能的培養,傳統文化教育,書法、音樂、美術、舞蹈、體育、陶藝制作等多個方面;從適用對象上看,有對應各年級段的相應課程;從授課時間上看,有正常教學時段使用的內容、假期使用的內容、初三迎考復習階段的內容等。主要課程有相應的教材。

烏魯木齊第六十六中學學生結構是,烏魯木齊片區的學生和內初班學生。剛開始學校成立內初班的時候烏魯木齊片區學生家長也有所擔心和顧慮,但通過十幾年的融合教育后,這種擔心和顧慮慢慢消失了,也相當于認可了。因為每一個民族都有優秀的地方,地域也有地域優秀文化,烏魯木齊的孩子現代化程度比較高,生活、物質、文化條件比較好,自帶優越感。但是南疆來的孩子教育、文化都相對落后,生活的環境也相對落后,背負著家庭負擔的孩子具有勤儉、勤奮、刻苦、樸實,能吃苦的優秀品質。學校學生之間條件攀比基本不存在,因為南疆來的的孩子樸實,雖然地域落后,但是落后封閉保留了最原始的樸素、勤勞的優秀品質。這種品質在烏魯木齊的孩子身上較為缺少,所以有時候這樣的融合體現了優勢的互補,也是優良的結合。學校就烏魯木齊來講接受的是優質的教育資源,就環境來講又是樸實的環境。這是新疆承辦內初班以后相對其他學校優勢所在。

內初班學生里住校生多、年齡小,在校時間長,教學保障至關重要。學校配優設備,配強人員,完善操作規程,形成了完備而高水準的教學保障體系,食堂達到烏魯木齊食品衛生行業A標準。

內初班學生大部分來自南疆,飲食習慣比較單一。剛來學校的時候,還不太習慣吃海鮮、木耳等食物,學校保證以清真食品的基礎上,添加有一定的營養標準的食材。現在學生都對學校的伙食特別滿意 。

俞兆權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減小至今的11年里,九屆內初班畢業生升學率穩居全疆之首并產生了4名狀元。涌現出全國正泰品學獲獎得者、烏魯木齊市“十佳”好少年、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百名自治區青少年民族團結標兵等一大批道德標兵。

2014年,在國家和自治區的重視和扶持之下,投資近2個億,在烏魯木齊開發區二期白鳥湖旁成建專項定點內初班,學校從去年開始正式開課。這也是新疆雙語教育發展的新趨向。

來自喀什地區葉城縣夏合浦鄉(Xahap)的維吾爾族學生麥爾丹·買買提(Mardan·Mamat)是2015年9月入校,在學校稱之為“小喬丹”,機靈的小眼神透露出他勤儉刻苦的精神。他說:“當時在鄉上學學習也不是特別好,但是聽到烏魯木齊專項培養內初班學生的消息刺激我對學習的細胞,在短短的幾個月我刻苦學習,最終以高出分數線220分的成績考上了內初班。我的家庭經濟條件很差,父母都是農民,我還有一個弟弟,在這樣的貧困生活里我希望自己是一個勇于奮斗的孩子,所以我來到了這里。我喜歡這里的環境,現在我在7年級8班,班里共有52個學生,我是副班長,我們這一班都是來自新疆南疆的維吾爾族學生。我很享受這里,我們寒假都沒有回去,在學校感受到家的溫暖,所以對家的想念稍微多一些。希望自己初中畢業后到上海上內高班,內高班畢業后希望到清華大學就讀。將來希望自己是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熱愛的體育,學校的各種課外活動和體育比賽比較多,讓我們發揮自己的潛能。因為我籃球打的比較好,所以同學們都叫‘小喬丹’。”(Mardan·Mamat)笑著說。

學校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程,還認真規劃他們的課外生活。66中作為重點培養內初班學校之一,把教學理念更人性化,讓內初班的孩子們時時刻刻感到家的溫暖。學校里的氛圍就是沒有民族之分,只有家庭成員。

來自喀什地區莎車縣的14歲維吾爾族女孩兒迪麗熱巴·買買提依明(Dilraba·Mamatimim)是Mardan·Mamat的同班同學,班里成績排在前面。她充滿自信地說:“我當時從原來的學校老師那里聽到烏魯木齊要開內初班,我高興極了,我來的目的就是好好學習,接受這里更先進的教育模式,塑造更好的自己。初中畢業我希望自己能考上北京新疆內高班,將來想成為一名醫生,做一些我夢想的事兒,為社會做出一份貢獻,我一定會好好努力,不要辜負學校和父母對我的培養和關愛。”

“學校的老師對我們的幫助很多,學校還專門給我們配生活老師,生活老師不僅關心著我們的學習,還關心著我們的生活。學校條件設施也很好,來到這里我絕不后悔。”

在采訪的過程中,讓兩位學生閱讀一份材料,他們流利的普通話,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雙語教育給少數民族學生帶來的優越的教育。內初班把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提高了一個更高的臺階。

俞兆權老師說:“當時考慮開內初班也是為了讓孩子們早一點接觸新鮮事物,早點接觸新的教學模式,到了內地上高中就直接進入狀態,不會出現適應的過程。”

外地求學的新疆學子

高三對于很多學生而言都是辛苦而重要的一年。晚上回到家,卸下一天的疲憊,沉浸在父母的關懷中,這也是高三學子們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但有這么一群十幾歲的學生,他們離開親愛的父母,離開熟悉的家鄉,獨自在異地求學,他們就是新疆內高班的學生。內高班全稱為內地高中班,旨在幫助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在內地接受更好的高中教育,將來為祖國服務。

來自新疆昌吉的丁宇琦(Dingyuqi)就是內高班的一員。這個回族姑娘從2012年起開始在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學就讀。“這里的住宿條件、就餐條件和教學條件都不錯。”丁宇琦說,由于北京和新疆有時差,剛到學校時,生活作息時間需要調整一下。但對伙食還是很滿意的,學校有清真食堂,也專門有人給他們做飯。

學校是周末男女生輪流外出,一周男生外出,下一周女生外出。丁宇琦外出一般都在附近的超市買點東西,有時也會去學校周邊景點轉轉。有時放長假,學校也會組織學生一起去長城等地游玩。

談到去內高班的原因,丁宇琦說道,內高班是家長推薦去,他們覺得在外面上學可以開闊眼界,也能夠讓她在生活學習上更獨立。如今,過去那個在家里比較依賴父母的小姑娘,在這幾年外地求學的鍛煉下不斷成長,變得獨立起來。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外求學,難免會想家。丁宇琦所就讀的學校平日會將學生的手機上交統一管理,每周六下午上完課發給學生,周天晚上自習以前再次收回。每個周末,是她唯一可以和遠在新疆的父母聯系的時間。丁宇琦說,因為每周都可以和家人聯系,平時不會很想家,但每當生病受傷的時刻,對家的想念變得更為濃厚。但這時,同學無微不至的照顧與關懷讓她慢慢忘卻疼痛,不知不覺中,就變得不會那么想家。

成為一名中醫是丁宇琦的夢想,這也是高三才萌發的想法。當時,她有一個朋友的腰總是不舒服,去醫院檢查也沒查出問題,恰好有位同學的家長是中醫,給她用針灸治療,效果很好,這讓丁宇琦對中醫產生了興趣。她說,中醫不僅可以救人,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還有就是屠呦呦也因為中醫獲獎了,可見中醫還是很棒的!”丁宇琦開心地說道。

馬爾加昂·別里克(Marjan·Belik),是一個來自新疆塔城的哈薩克族女孩,目前就讀于南京大學,是一名大一的學生,她兼修了兩個專業,生物科學和國際貿易。她有一個夢想,希望成為一名外交官,為此她平常會參加很多的英文活動,在空閑時間里也會進行英語和俄語的學習。

馬爾加昂·別里克說:“因為喜歡英語,喜歡一切和英語有關的事情,同時又對外交事務很感興趣,所以就很想成為一名像姜瑜一樣的外交發言人。”

這一夢想的確立是在高一,而早在初中的時候就萌生了此想法。馬爾加昂·別里克的中學和大多數的同學有所不同,她的初中是在奎屯八中上的內初班,當時學校有集體看新聞聯播的規定。正因為這樣,馬爾加昂·別里克在偶然一次看到了姜瑜在外交部的發言,當時的她被姜瑜的氣場所感染、震撼了。由于上內初班的關系,馬爾加昂·別里克的目標就是考上內地好的高中,她認為內地的教學質量會比新疆好,從而選擇上了內高班。

“我是被隨機分配到福建省福清華僑中學的,學校不算大,但老師們都很負責任,伙食和住宿條件也很好。”馬爾加昂·別里克說,“老師會讓我們定期跟家人視頻,也會給我們慶祝各種傳統節日,給我們如家的感覺,平常也是對我們噓寒問暖的。”

在內高班的生活,大多是在學校里度過的,每兩周會有一次外出的時間,只有兩個半小時,去不了多遠的地方,所以馬爾加昂·別里克一般會選擇去購物,而不是在周邊的景點游玩。學校偶爾也會給學生組織一些活動,比如參觀博物館和核電站等。對于這樣嚴格的管理,馬爾加昂·別里克說:“因為在內高班,沒有其他什么可以讓我分心的東西,所以學習成績會越來越好,同時在生活方面也能夠完全自理。”馬爾加昂·別里克還說上內高班讓她擁有了一群五湖四海的好朋友,也變得更積極和努力。

茹克雅·買買提(Rukiya·Mamat)是地道的石油子弟,出生在克拉瑪依,1997年初中畢業的茹克雅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內高班,這批內高班是克拉瑪依市教育局選拔出來的的第二批內高班學生,共有60名少數民族學子,預讀一年預科后赴到南京大學開始了他們的高中學業。

茹克雅想起當時的情景,淚水在眼眶里打轉。她說道:“當時差一點沒有去成,因為身體狀況不太好,但是上預科的時候班主任楊進程老師對我說:‘茹克雅,我相信你一定會克服這些問題,你身上有一股韌勁,你相信自己,市黨委政府站在你們的角度考慮到你們的伙食問題,專門給你們派了廚師,生活上肯定不會有問題的。’現在想起這些話,對楊老師充滿感激。沒有他的鼓勵我可能會放棄內高班之夢。”

在南京大學上內高班的那段時間是令人難忘的回憶。“每周學校安排一次聯歡會,我們可以跟南京大學附中的孩子們一起聯歡,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這三年學校的教學質量是沒得說,我們的課程都是用漢語教材來講授。當時我在班里是英語課代表,是一名充滿自信,協調能力強的班干部。有了這三年的內高班經歷,造就了今天與眾不同的我,不僅熟練母語(維吾爾語),漢語水平也達到了11級水平,最讓我高興的是,當時內高班課程里英語是我的強項,所以今天的我有幸在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當一名新聞工作者。”

“我非常感激當時克拉瑪依市教育局出資出力培養一批少數民族學生到內地上學,有了這份經歷才有了我們的今天。前段時間聯系到當時在南京大學一起就讀內高班的同學們,有的當了醫生,有的當了警察,有的當了翻譯,有的回克拉瑪依當石油工人,我們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

在我看來,內高班對少數民族學生的雙語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希望今后一直堅持這種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理念,開更多的內高班,這樣會促進少數民族學生更快地接受新鮮事物,從而發揮自己的優勢,為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于作者:毛衛華,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站長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