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97午夜理论片影院,无码超级大爆乳在线播放国产,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乱线久久视

王超  >>  正文
王超:摩拜出海,張揚的中國互聯網+新勢力
王超
2017年03月27日

 

3月21日,中國的共享單車摩拜單車宣布進入新加坡市場,開始邁出海外擴張的第一步。

除了新加坡之外,摩拜單車在國內超過30多個中心城市提供服務,是國內第一大智能共享單車平臺。

中國公司的國際化征程,正在加速。

2014年,阿里巴巴提出國際化,騰訊把微信帶到東南亞國家,中國互聯網公司從初創到出海,歷時15年。

2017年,摩拜單車進軍新加坡,從成立到出海,不足1年。

從韜光養晦到張揚出海,國際化成為了中國新興公司出生時必然的選擇。這種選擇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

想要成為長盛不衰的公司,必須擁有多元化的市場和收入。

硅谷的公司,蘋果和谷歌等,一開始考慮的就是全球市場,對于不同的國家,很少改變產品形態,在開始研發產品時候就準備了不同的語言包。2013年,蘋果海外收入占比61.6%,谷歌占比56%,而英特爾則達到了82.8%!

有雄心的中國互聯網新興企業,在創立之初就考慮海外市場,是非常有遠見,未來會成為標準配置。

其次,就共享單車領域來說,只有龐大的海外市場才能支撐起估值。

共享單車的本質,是解決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痛點,實現了家門口到公共交通站點的接駁。共享單車并不是純互聯網模式,它是基于城市規模、人口規模的互聯網+企業。在擁有海量密集人口的城市,它的邊際成本如此之低,使用頻率很高,很快就能收回投放成本,獲得高額利潤。而在中小城市和農村,共享單車不具有覆蓋的能力,投放成本高,使用率低,耗費大量人力。

共享單車是屬于資本密集同時需要大量人力的行業,與互聯網企業不同,擴張是有邊界的。

目前,摩拜單車在國內覆蓋了30多個一線和二線城市,已經涵蓋了中國最具活力的城市,擁有對科技最友好的人群。在目前情況下,去中國三四線城市甚至廣大農村發展是不現實的,龐大的人力、資產和折舊會讓共享單車深陷泥潭。

共享單車的未來,在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特大城市,甚至是城市之國。

新加坡僅有北京海淀區那么大,卻擁有500多萬人口,經濟極為發達,人均GDP超過6萬美元,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科技友好,這簡直就是共享單車最良好的生存土壤。

從資本上來說,摩拜單車有著新加坡投資。

今年3月,摩拜完成超過3億美元的D輪融資,投資方之一是新加坡投資公司淡馬錫(Temasek)。而淡馬錫也并非摩拜引入的第一個新加坡背景的投資者;此外,該公司曾獲得祥峰資本領投的B+輪投資,而祥峰資本是淡馬錫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網上有個段子說,有很多修車師傅因為業務少而面臨失業,2016年因為共享單車的火爆,修車師傅變得供不應求。

一個行業的興起,必然帶動整個行業的上下游產業鏈。摩拜單車進軍新加坡和海外,將盤活中國制造產業鏈,激發IOT產業的進一步繁榮。

與傳統互聯網出海不同的是,新興的共享單車行業跟中國制造產業鏈緊緊捆綁,帶動了整個實體經濟的發展。

本來,自行車制造業利潤率極低,從業人員減少。自從摩拜等共享單車熱之后,資本大量涌入,整個產業鏈迅速繁榮起來。中國原本是世界上第一大自行車王國,但在汽車主導的模式下自行車行業衰落,互聯網+給了自行車行業新生的機會。

中國的自行車供應線不但得到了重生的機會,隨著共享單車征戰海外,它們獲得了海外擴張的觸角。

全球科技代工巨頭富士康在投資摩拜單車之后,決定自行投產自行車生產線,年產500萬量級。2017年共享單車預計投放總量將極可能接近2000萬輛;從產能來看,這個數字甚至會達到3000萬。

以往在中國每年8000萬輛的自行車產量中,內需也僅僅只有2500萬輛上下。共享單車的出海,將創造出更多的需求,中國制造將受益匪淺。

摩拜等共享單車跟普通的單車有什么區別?

通過APP來控制的智能鎖。

智能鎖的意義有多重大?

通過智能鎖,一輛普通的單車就連接了互聯網,車輛的活動、調配都開始遵循互聯網的法則。

萬物在線,將會顛覆我們對日常物理世界法則的理解。

中國互聯網公司因為語言等天塹而無法到達的市場,有可能被新興的互聯網+公司通過IOT來征服。

畢竟,對一輛單車的使用,在世界各地并無任何不同。共享單車的海外語言障礙,幾乎不存在,擁有強大供應鏈,在出海上優勢不言而喻。紐約、東京、倫敦、巴黎等人口上千萬的發達國家城市,將是摩拜單車的下一個目標。

只有這些利潤最豐厚,邊際成本最低的地方,共享單車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共享單車的出海,不僅僅是為了炫耀,而是生存的本質需求。

-----------------------

超先聲,王超的微信公眾賬號,關注互聯網和新科技。微信搜索“chao-xiansheng”,傾聽進步的聲音。

超先聲文章全部原創,都是赤裸裸的干貨。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公眾號,否則堅決找你麻煩。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無關。)

【責任編輯:管理員】
原中國青年報IT記者,現自媒體人 各平臺賬號“超先聲”,關注超先聲,傾聽科技新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