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97午夜理论片影院,无码超级大爆乳在线播放国产,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乱线久久视

胡美東  >>  正文
胡美東:世界獨有的福州軟木畫能走多遠?
胡美東
2017年05月22日

走進坐落在福州市晉安區遠洋路的一座五六十年代的建筑,紅色大門上方寫著福州漆藝苑,進入內部,里面只是一座三層三面相對的樓房,樓面破舊的水泥透露著滄桑感。在其中一面樓里有一間50平米簡陋的軟木畫生產車間,我們仿佛回到了六七十年代工廠的生產環境。一位看上去60多歲的師傅,眼神如他手中的刻刀一樣銳利,正專注創作一個巴掌大小的軟木畫伴手禮。

有年頭的軟木畫工藝師陳孔國

軟木畫技師陳孔國

他叫陳孔國,1950年生,13歲起就開始在家隨父親學習軟木畫,16歲進入福州工藝木畫廠。

他說,他父親陳宗宏是軟木畫工藝師,是軟木畫首創泰斗吳啟棋的徒弟,父親比他師傅吳啟棋的兒子吳學寶年長,吳學寶曾隨父親學手藝,進入福州工藝木畫廠后,他便成為吳學寶的徒弟。說起來,吳學寶是軟木畫第二代傳人,“按輩分,我就是第三代傳人了”。

“因為父親也是軟木畫工藝師,當時廠里是記件算酬,多勞多得,為了多賺錢養家,他經常帶活回家做,自己和兩個妹妹在家幫父親做工,自此與軟木畫結下了不解之緣,后來從事軟木畫行業,一做就是一輩子。” 陳孔國說。

從藝46年的陳孔國主要是做房子,房子包括:亭、臺、樓、櫚、廊、墻、厝,這些在軟木畫中統稱為“亭”。

陳孔國現在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制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為一級/高級技師。現任福州市傳承軟木畫有限公司創新研究部技術專家。作品《鼓浪嶼風光》獲福州市第十八屆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如意獎”三等獎。《土樓奇觀》獲2011福建工藝美術精品北京“國粹杯”銀獎。2014年,成為福州市工人文化宮大型定制嵌壁式軟木畫《福州風貌》創作小組的骨干成員。2016年成為福州南街派出所特定軟木畫作品《坊巷制安演變進程》的主要創作人員。

陳孔國說:“我所在乎的是軟木畫整個行業的生存和發展,而有些工藝大師注重的是他們個人的名和利。”

陳孔國說,“當時福州工藝美術三寶:壽山石、脫胎漆器、軟木畫,這三種工廠工資都是一樣的,選擇軟木畫,除了從小受父親陳宗宏的熏陶外,還有對軟木畫的熱愛。”“軟木輕巧,工作環境干凈,不像做壽山石和漆器經常身上會弄得臟兮兮的。那個年代,做軟木畫很好找老婆,當時我們工廠共618人,男技工幾十人,其他全是女工,我和我老婆就是因為一起在工廠做工,我經常幫她打飯,一來二去,日久生情,然后相知相守。”陳笑著說。

陳回憶說,當時在工廠制作軟木畫,枯燥又冷清,為了調節氣氛,我們一邊聽收音機里播放的革命歌曲,一邊做工,整個廠子氣氛十分融洽。在沒放音樂的情況下,大家專注工作,工廠極其安靜,同事之間要是談個戀愛,竊竊私語也會被聽見。

“那時候我們以小時計工,一個月基本工作208個小時,多勞多得,超出部分一小時按0.12元計算,做得好的時候,加上獎金一個月最高可以拿到180元,這在當時,是相當可觀的。那個時候大家普遍不富裕,要是有工人要買奢侈品像自行車和手表這類的東西,會選擇打‘老鼠工’,即偷偷在家干私活賣錢。當然,這種行為一旦被工廠發現,就會受批斗,受嚴重處分。”

軟木畫工廠一度輝煌,產品熱銷海內外,1988年僅福州軟木畫廠的出口額就突破500萬元大關。改革開放初期,軟木畫暢銷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值高達5000萬元以上,是上世紀80年代福建省外貿出口創匯率最高的產品之一。90年代初,軟木畫,因外貿市場“寒流”襲來,不少廠家過度生產、很多廠家以次充好,粗制濫造,從而導致軟木畫行業陷入一蹶不振的局面。很多人都不做了,大師封刀,民藝人轉行,大家都各找出路,有人改行做廚師、有的蹬三輪車、有的還送起了快餐。1997年工廠倒閉后,陳孔國隨師傅吳學寶轉行做起了鋼材生意,一個月收入500元,經常出差,且風吹日曬,生活過的很艱苦,老婆也跑去福州計量所傳達室打工。

一說到妻子,陳孔國立即會面露幸福的笑容,他說:“妻子一直很支持我,鼓勵我回到老本行,她說其他不在行的行業會很累,內行不累,而且工作環境干凈、簡單。我在家從不做飯,每天回家都有熱乎乎的飯菜備好等著我。現在我在鄭總這和之前工廠的退休金都交予老婆保管支配,我吃穿用度都老婆安排,平時也沒有別的愛好,就是下班我會去舞廳和廣場跳跳舞。身體方面,除了眼睛有點老花外,沒有別的毛病。”

被問及孩子對他的職業什么看法的時候,陳孔國皺起了眉頭。“現在的孩子太看重錢了,吃不了苦,兒子說爺爺做一輩子軟木畫,老爸也做一輩子,這個行業又辛苦,又發不了財,你們自己做就好了,千萬不要把我拉進去,也不要和我談軟木畫,我一天的工資是你一天工資的三倍。”

陳孔國的兒子在福州市電業局工作,主要工作職責是開車,有時還做一些電路檢修的工作,月薪7000多。加之,和兒子一起投資,家里還蓋了兩座小樓,每月租金收入2萬元,日子過得很舒服。兒子從不與我討論軟木畫,說起軟木畫,我的兩個孫女都嫌我煩。上小學六年級的小孫女經常對我說:‘爺爺,你要是很閑,就上樓去睡覺,不要整天嘮里嘮叨。’”

陳擔憂地說:“現在很難招到年輕徒弟,他們都吃不了苦,認為師傅做幾十年做這么好了,才賺兩三千塊,他們在酒吧、飯店端盤子賺的還更多。軟木畫工藝的確存在很大的失傳風險,整個市場現在也不景氣,我個人除了對軟木畫的熱愛,無能為力,要將這個工藝保留傳承下去,還是得需要政府多幫扶、支持吧。”

陳孔國的老搭檔吳瑞珍

工作室還有另一位技師,正在雕刻一顆老榕樹,是陳孔國的老搭檔吳瑞珍,兩人自2011年一起搭檔,據鄭學智介紹,吳瑞珍是福州目前軟木畫中做樹做得最好的師傅。吳瑞珍主要是從事軟木畫工藝品組成配件“樹”,主攻創制作各種造型的花草樹木,能緊密配合創作新作品所必需的高難度造型樹的配套件。曾參與過多屆人民大會堂福建廳、臺灣廳的室內裝飾作品創作,并多次獲得好評。目前,她與陳孔國都是福州市傳承軟木畫有限公司的中堅技術骨干力量。

吳瑞珍比陳孔國小2歲,1952年生,看上去性格內向,不善言辭。

軟木畫很多作品都是以山、亭樓、樹木為主,陳負責山、亭樓的制作,吳主要負責做樹,兩人在工作中對每件作品都會互相探討,指出需要提高和改進的地方,不會盲目去做。在工作中兩人早已建立了高度的默契。“之前在工廠做工,師傅也會叫我們看作品,然后讓我們互相指責作品不好之處,然后再解釋這個為什么不能那樣做,為什么要這樣處理的原因。”陳說。

按陳孔國和吳瑞珍介紹,除了鄭總這3000左右的工資外,兩人都有前工廠的退休金,2000多元,每月5000多元的收入,對于比較勤儉的老年人來說,日子很好過。現在不像以前在工廠,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平均到晚上12點,碰到高峰期需要趕工的時候,經常連續幾天通宵不睡覺,第二天還要照常上班,休息就全靠打個盹兒。現在這里上班輕松多了,按天取酬,也不用每天都來,一般上班時間是早上8點,下午4點下班。

“因為對軟木畫的熱愛和使命感,實在割舍不下,我會選擇繼續做下去,等哪天做到手動不了了,腿也動彈不得了,我才會放棄吧。”陳孔國說。

吳瑞珍告訴記者,軟木畫工廠倒閉后,她先是到姑姑家開的電器店幫忙,后來店經營不下去了以后,又經人介紹進入福州的機關單位做保潔員。但最后還是選擇回到軟木畫行業。

將軟木畫藝術傳承發揚下去

軟木畫守望者鄭學智的收藏室

福州市傳承軟木畫有限公司創始人及法人鄭學智,1962年生,福建閩南漳州薌城人。國家改革開放初期,從部隊退伍后,去了林業公司車隊當運輸司機,也許是從那時冥冥之中和木頭結下緣,30年后竟然搞起了木頭生意——軟木畫,而且一搞就是十幾年。

為了將軟木畫藝術傳承發揚下去,2010年,鄭學智在福州市經委等相關部門的幫助下,一家家拜訪30多位從事軟木畫生產的藝人,其中就包括陳孔國。在鄭學智的感召下,陳孔國等一批軟木畫藝人,聯合組成了創作生產人才隊伍,搭建起一個傳承、保護和發展軟木畫的工作平臺。

在鄭總的不到100平米的軟木畫陳列室內擺放了大大小小不下200件的工藝精美的軟木畫。“這里很多都是孤品,僅此一件,未來,軟木畫技藝失傳的話,這些都將成為古董。”鄭說。展廳左手邊擺放著一個棕紅色的木柜,十分醒目,里面擺放著各種獎杯:福建省工藝美術協會金獎、銀獎、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銀獎、銅獎等。

2011年6月,福建省文化廳授予福州市傳承軟木畫有限公司(軟木畫工藝)為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單位,2013年12月福州市總工會授予福州市傳承軟木畫有限公司工人先鋒號,2014年6月福州市文化新聞出版局和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授予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示范基地。

鄭總驕傲地說:“全世界都沒有軟木畫工藝,只有福州獨有。前兩年,西班牙北京領事館還曾希望與我們合作,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是軟木畫原材料栓皮櫟樹大國,他們看到我們的軟木工藝這么好,希望引進到他們國家,計劃在西班牙辦學校,出經費請我們的技師過去教學。但是軟木畫的技師都年齡很大了,都有孫子了,很多人還有高血脂、高血壓,過去語言不通,氣候適不適應都是問題,后來也就作罷了。”

收藏作品

據鄭總介紹,軟木畫發展中遇到不少問題,軟木畫年久會脫落,早期的軟木畫師傅沒有力量學知識,軟木畫中樹葉和樹枝纖維橫向和縱向膨脹系數是不一樣的,用膠水粘起來,在不同的氣候熱漲冷縮后就會變得不協調,粘膠點會裂掉脫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在白乳膠里添加一些添加劑,膠水不會全干,只干90%,剩下10%膠水永遠不干,就會產生彈性,很好的解決了木畫脫落的問題。此外,一直以來,軟木畫有怕水、怕摔、不便攜帶的“軟肋”,鄭學智創意性地將水晶、有機玻璃等現代工藝材料引入軟木畫創作,軟木畫“住”進了水晶、有機玻璃、亞克力塑膠等現代工藝材料造的“房子”后,一改軟木畫框架的傳統呈現形式,實現了軟木畫由單一的工藝藝術品向家居生活用品、旅游紀念品、辦公文化產品的多樣性延伸和跨越。

鄭總談到現在行業的一大困惑,一些劣質的軟木畫在市場上橫行霸道,軟木原材料幾千元到百萬元一噸不等,有的制作軟木畫用選擇用很廉價的材料,或者使用紙板涂色等替代材料來制作軟木畫,這些材料做出的軟木畫價格低廉,經時不長,很快會脫落、開裂,一度對軟木畫的聲譽和市場造成了很大的打擊。

在參觀期間,鄭總非常得意地介紹了82歲老藝師王良榮的作品,兩座英國倫敦大橋原型,大小各一個,小的倫敦橋是王師傅40年前的作品,當時的工藝就可見一斑。還有一副是北京的天壇,細閣樓臺層次分明,簡直是天壇原型的縮小版。

“軟木畫行業有個很奇怪的現象,會做房子的藝人不會做樹,會做樹的不會做房子,做房子和做樹的又不會布景。所有一幅作品一般需要三個人來完成。王良榮師傅是唯一一個可以獨立完成一幅作品的軟木畫藝人。可惜,吳師傅年歲已高,不再做軟木畫了,現在被女兒接到國外去享清福了。60多歲的陳孔國和吳瑞珍,是如今軟木畫行業最年輕一代的藝人,再過10年他們估計也做不動了。”鄭總說。

另外,鄭總特別介紹了一幅題詞為“松鶴旭日”的大幅軟木畫,這幅畫是由陳孔國師傅和吳瑞珍師傅兩人斷斷續續,做做停停花了5年左右的時間完成。“這幅畫今年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銅獎。”

鄭總介紹,自從不規范出口企業擾亂軟木畫市場,國家八項規定政策出臺后,軟木畫銷售下降了99%。在八項規定之前,公司的工資和運營費用支出一個月要40多萬,“但當時我對軟木畫還是很有信心的。之前是有整個團隊來做,現在從策劃、設計、生產和銷售都是我一個人,說實話,人工都快養不起了。”

收藏作品

鄭總說:“2013年八項規定前,公司從幾百塊到幾千塊的產品到市場進行檢測,看哪些產品適合市場,然后進行產品定位,這個過程整整用了三四年的時間,定位完后就是你們現在看到的這些產品,主要是一些高端禮品的銷售,運行了5年多,公司才開始出現造血功能,雖然還沒有開始盈利,但不用自己貼錢了,當時我非常開心,全國各種展會我都去參加和推廣,還找北京電視臺的朋友幫忙宣傳,能用的各種渠道都用上了。”

談到軟木畫的出路時,鄭總說:“先不說我這一攤花了多少錢,但至少是花費了我10年的精力,我不可以讓它倒掉,所以我再想方設法用其他的行業來養住它。10年前,我做過建筑行業,節能方面的,最近我準備重操就業,再回去做建筑行業真是不容易、也不好做。原來我的那些徒弟現在身家都上億了,而我泡在軟木畫行業,沒賺多少錢,倒是花去了千把萬元,現在我得重操就業,去做我當年建筑業徒弟的徒弟。”

“現在工廠銷售幾乎為零,最多也就是接一些公司訂制的小伴手禮,一次下單500件,下了幾次,不少都積壓下來,銷不動。”

具有獨特民族特色的軟木畫

倫敦橋

福州軟木畫與壽山石雕、脫胎漆器并譽為福州工藝美術“三寶”,福州軟木畫是我國獨一無二的民間工藝品種,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厚的民族特色在世界藝術之園中占有一席之地。

福州軟木畫產生于公元一九一四年,由福州民間藝人吳啟棋首創,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據傳,公元一九一四年,當時的福建巡按使許世英從國外帶回了一片圣誕風景賀卡,并把它交給當時的福州工藝傳習所的總傳習師陳春潤、木雕技師吳啟棋、鄭立溪等民間藝人共同研究。

后吳啟棋發現此賀卡所用材料與用作海輪上救生圈襯墊的木材一致,經查明,此木材是一種產于歐洲地中海沿岸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栓皮櫟樹的木栓層,又俗稱軟木。

在吳啟棋的帶領下,福州民間的能工巧匠們利用軟木質地輕軟、紋理細密、色調柔和及易于用刀的特性,運用中國傳統的民間雕刻技藝,以刀代筆,將軟木精心雕鏤成中國畫式的形態各異的亭臺樓閣、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等零部件,再根據創作題材的具體需要,將這些零部件有機地組合成一幅完整的景觀,從而使得中國民間精湛的雕刻技藝與中國繪畫那優美而深遠的意境巧妙而完美地結合起來,軟木畫由此得名。

軟木畫不僅能在大至方丈小至盈尺的范圍內向人們展示一幅完整的景觀,甚至能夠運用夸張的藝術手法在同一個畫面中表現出“四季同一春”的理想境界,在令人驚詫之余,又使人贊嘆不已。有國際友人驚訝地將軟木畫贊譽為“東方藝術珍品”。

我想,作為“東方藝術珍品”的軟木畫想要有市場的生命力,它必須回歸市場管理規矩,比如實行有效的行業協會管理,當然,政府的產業扶持也是離不開的。

關于作者:胡美東,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站長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