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97午夜理论片影院,无码超级大爆乳在线播放国产,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乱线久久视

呂玉蘭  >>  正文
呂玉蘭:我教老外學漢語之——您貴姓?
呂玉蘭
2017年12月18日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您貴姓”這句話其實比目前常用的漢語教材第一課中的“你好”的歷史更為悠久。

想象一下:在中國古代某朝某代,趕考路上,兩位舉子,各擔了行李,帶了書童,迤邐于通衢大道,打尖于客棧驛館,見面時,互相揖讓已畢,十有八九并不會開口說“您好,”或“你好”, 而是“兄臺貴姓?”

出于禮貌,古代人鮮有直呼對方名字的,否則簡直等同于罵人一般。而姓氏則不然,所以初次見面的人們詢問一下“您貴姓”十分自然。現代人雖然不至于這么講究,但是直接說:你叫什么名字?還是十分突兀,所以“您貴姓”往往成為人們詢問姓名的禮貌表達。

“您貴姓”也是看來十分簡單自然的初級會話,但這些年來我教老外學漢語的經歷中,僅僅從這個問題,就生發出了不少故事,讓我也跟著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

那些語法語用錯誤就不用提了,比如不少老師都聽到學生們說過“我貴姓”“你貴叫”之類讓人啼笑皆非的說法。其實除了語法問題語用問題以外,姓氏問題本身也絕對是個文化問題,社會問題,跨文化交際大問題。

首先是我自己的姓。跟中國人交往時,從來沒覺得我這個姓有什么問題,但是當了對外漢語教師之后,各種故事就開始了。像我們這樣謙虛的人,一般也不好意思太突出自己,往往第一次上課自我介紹后,就不再提起自己的姓名,只要學生稱呼自己“老師”也就夠了,(何況有些同學連這兩個字也發不準呢,也曾被叫“酪事”啊,“laoshei”啊什么的)。 所以教完一個學期,同學們不知道老師貴姓的大有人在,曾經一個學生去辦公室交作業,我不巧出去了,其他老師問他:你們老師姓什么?答曰:不知道,是個小眼睛老師!。

還有一個學生錯過了第一次課,沒有被教育到如何稱呼老師,結果就直接叫我“yulan”,還好其他同學及時制止了她:“你不能叫她yulan, 她是老師!”謝謝這位見義勇為的同學,感動中……

出國工作后,姓名問題更是大困擾,我姓呂,中國護照以前拼作LU,工行系統中我的姓是LV,現在國家又統一規定姓呂的人要在護照上拼寫為LYU,這些不同的記錄讓我辦各種手續時焦頭爛額。這還不算,到了西方國家,一般又要求名在前,姓在后,學生看到英文版的介紹,常常搞不懂老師的姓放在了前邊還是后邊,比如一個叫李昭的老師,有可能被叫做”zhao” 老師,也有可能被叫“li“老師。最近,我這個學期都教了幾個月了,一個學生忽然明白了什么,他說:原來您是l-y-u老師,那么這個,兩個口的老師是誰? 好吧,當時我就讓全班跟我讀了三遍“呂老師”,告訴他們:這是期末考試題!!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學生那邊也是問題多多。首先是有沒有姓的問題。實際上,由于漢族人人有姓的歷史已經很久遠,據說秦漢時期就基本定型了,所以大部分人都不會想到,“姓”并不是人人必有的,也不是必須得有的。比如我國很多少數民族都沒有姓,有些民族比如滿族或蒙古族的姓更像是個部落名,而且他們自己也很少使用。泰國人和日本人普遍有姓的歷史也不超過200年。又比如, 我們總是看到阿拉伯人的名字都挺長的, 但實際上一般阿拉伯人都沒有姓。我曾經問過一個埃及學生這是怎么回事,回答是“第一部分是自己的名字,第二部分是爸爸的名字,第三部分是爺爺的名字,第四部分是太爺爺的名字”,比如一個埃及女孩可能叫”努兒.阿里.賽義德.穆罕穆德”, 只有第一個名字是女孩名,是自己的,后邊都是男名,因為是男性祖先的名字。一般人都有這四部分,甚至有人要上溯到六代,名字也就有六個部分啦!然而這么長的名字中,沒有一個部分是姓,所以,你問她:您貴姓?她只好回答你“我沒有姓”!還好,我教初級班的時候沒有阿拉伯人,不然這一課上起來夠費勁!

然后是怎么回答自己的姓。俗話說“名從主人”,主人說自己姓甚名誰,如何發音,大家都得跟著叫。國外教學的老師有時候就得跟著學生練習各種發音,如果他姓BLACK,SMITH什么的還好,畢竟學過英語的老師都能對付著發出來。但是要是俄語捷克語芬蘭語斯瓦西里語,那老師們估計就勉為其難啦。可是如果名字叫得不準確,當事人聽起來會十分別扭不爽,比如我姓呂,學日語時日語老師叫我“澇桑”,二十多年過去了,我還是不想認領這個奇怪的姓!

讀不出,讀不準學生的姓,或者人家壓根就沒有姓,那一般漢語老師的絕招就是:變夷為夏,你學漢語就給你起個漢語名字!起名的原則往往是與原名發音相似,當然也有天馬行空的,只要學生愿意即可。有了漢語名字,原來是綠油油一片林(WOOD)”,畫風突變為雄赳赳的一個“伍”。原本人家的姓是“上帝贏了”(GODWIN),我讓他秒變地圖APP“高德”,你叫什么“Jackson”,對不起,漢語老師能讓你改姓“賈”,和寶二爺連上了宗。說實話,這樣的經歷真有一種掌控者的快感。最近聽說,也有的漢語教師,不知是出于搞怪的原因,還是他和學生商量后的結果,總之,全班學生都跟老師一個姓。前一陣我也有個朋友這么鼓勵我,說實話我真不好意思這么來,責任太大了!這可真是“we are 伐木累了!”

關于“您貴姓”的故事,外國學生的回答還真給我帶來不少歡樂與思考。僅舉幾例:

曾經有個姓 Lady的女生,我乍一聽覺得很不錯,是個貴族的封號呢!轉念就覺得不對,我問她:難道你的爸爸是“MR. LADY”嗎?回答說:是啊,當然了!不過也對,中國也有人姓“母”,叫“母先生”也沒什么不對啊。

還有一個華僑學生,是其他班的,在一個聚會上認識,他好像是位商務人士,上來就遞過來一張名片,我接過來看了一眼,嚇得不敢念了,戰戰兢兢地說,:So,you are MR. F-U-K? 我是真的不敢念啊!他好像發現了什么,馬上幫我把名片翻過來,原來背面是漢語版的,“X”先生!(盡管我記得這個姓,但是我實在不想寫出這個姓了,不想傷害這些無辜的人們)寫到這里,我忽然想到香港的霍氏家族,上網一查,原來人家的姓的英文拼法是”FOK’ ,稍微好一點。話說海外華僑的姓氏拼寫之復雜,我也是最近才意識到的。據說新加坡的華人,有的祖孫三代拼寫完全不同,因為有的是方言拼寫,有的是拼音,有的顧及了英文的讀音拼寫規則等。如下邊這個圖告訴我們,一個“張”姓,居然有這么多拼寫方法。多虧咱們沒用拼音文字,不然,肯定有不少人無法認祖歸宗了。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在語言交流不暢的情況下,“您貴姓”可能會演變成一個讓人哭笑不得故事。前幾年班里有一個荷蘭來的華僑小伙子,漢語姓啥我忘了,但是他的外文拼寫居然是“aya”。據他講,他的祖先不會荷蘭語,只會說某種漢語方言,偷渡去了荷蘭,后來準備轉成合法身份,移民局官員問他“您貴姓”的時候。他的那位祖先啥也聽不懂,只是說“啊呀,啊呀….”。然后, 然后他們一家就姓”aya”了,這個故事讓人有點笑不出來。但是,卻實實在在發生了!

西方女性的名字經常是結婚后改隨夫姓,這一點也早為中國人所知,我非常能理解這種情況。畢竟以前的情況是,一個女子嫁到另一個村子,誰也不知道她姓啥叫啥,也就跟著她丈夫的姓來稱呼她唄!我們村以前的風俗也是這樣,新媳婦很快就被叫做“張三家的”“李四家的”,自己原來的姓等同于消失了。另外,別以為什么MR,MRS的稱呼有啥高大上,其實本義也不過是某某家的男人,某某家的女人而已,只是我們給翻譯成先生和太太了,聽起來高等了一些。

但是,實際情況比我們想象的復雜。比如上研究生時我輔導過一個英國女士,她五十多歲了,第一次見面問她姓名,她寫了一個“JANE X”給我看,我當然知道她并不姓“X”!她主動解釋說,她叫“JANE EYRE”!簡.愛?! 英國人?! 你是從小說里跳出來的?!

簡.愛同學哈哈笑了:我知道你不相信我叫這個名字!其實我爸爸不姓EYRE,這是我前夫的姓,我爸爸的姓很難讀,我不喜歡,所以離婚后還用前夫的姓。但是,我跟現在的男朋友馬上要結婚了,我很快就不能姓“EYRE”了,還真有點舍不得!

EXCUSE ME?我第一次聽說,離婚后還可以用前夫的姓。看來這只是個習俗問題,并不是法律規定。女人結婚離婚都要改姓的話,還真是都麻煩,當時感覺對女人太不公平了!

多年以后,我的班里有一個老先生,從男人的角度給我重新詮釋了女人婚后改姓問題的另一面。他是一位再婚人士,第二任太太比他小20歲左右,他非常嬌寵這個太太。可是太太經常為一件事跟他鬧別扭,因為第一任太太離婚后還保有他的姓。結果No.2 說:“什么意思?她還是對你舊情難忘?你得警告她別讓她再用你的姓了!”可憐的老先生哭求前妻,前妻置之不理,已經鬧了十幾年了,他天天都希望前妻趕緊嫁人…..。聽完這個故事, 頓時感覺,西方這種古老的姓氏制度,讓男人也是平添了不少煩惱啊。

寫到這里,聽一些新新人類說:您貴姓?已經和“你媽貴姓”差不多一樣的意思了,這可咋辦?還教不教這個句子啊?

【責任編輯:管理員】
首都師范大學國際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對外漢語教學事業二十余年。目前外派在英國倫敦大學金史密斯舞蹈與表演孔子學院擔任漢語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