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97午夜理论片影院,无码超级大爆乳在线播放国产,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乱线久久视

文化娛樂  >>  正文
李方順:大灣區趣話——18、19世紀中國世界首富演繹的國際商貿傳奇
2019年03月06日

美國“中國皇后號”商船1784年首航廣州,開啟了中美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先河

令今人難以想象的是,17世紀至19世紀,尤其是清朝乾隆帝從1757年實行“廣州一口通商”后到1842年期間,清政府既不允許國人學外語,更不允許西洋人學漢話,在這樣的格局下,那時的中國商人是怎樣與歐美及西方商人溝通交流和進行貿易往來的呢?

答曰:廣州英語。

那么,什么是“廣州英語”呢?

追溯歷史,19世紀的美國人亨特(William C. Hunter)是這樣描述記載的,請看英文:

Pigeon-English is the well-known name given to that unique language through the medium of which business was transacted and all intercourse exclusively carried on between the 'Western Ocean' foreigners and Canton Chinese.

It was undoubtedly an invention of the Chinese, and long anterior to the appearance of the English at Canton in its origin, as may be proved by the admixture of Portuguese and Indian words still to be found in it, the latter having probably been originally made known by those primary visitors from the western world via India.

“廣州英語”系指廣州人與“西洋人”用來進行商業貿易和溝通交流的獨特語言。這無疑是中國人發明創造的一種語言,在英國人到廣州很久之前就已經產生。追溯其根源,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葡萄牙語和印度語的混合語來證明,后者可能是由那些最初經過印度到廣州的西方來客傳來的。

據這位美國人研究認為,英國人在一百多年后才到廣州來,之后,英語一些詞匯逐漸被吸收到了廣州英語里去,致使葡萄牙語慢慢消失,葡語僅在澳門使用。后來英國成為了中國的主要貿易者,這種語言便成為了“廣州英語”。

如今,“廣州英語”早已寫入歐美和世界的百科全書、各種詞典以及教科書。就是憑借這“廣州英語”與“西洋人”的商貿往來,廣州誕生了18-19世紀兩位世界首富,一位是18世紀的廣州十三行行商首領潘振承,一位是19世紀的廣州行商首領伍秉鑒。

請看這兩位曾經的中國世界首富演繹的“廣州英語”及大灣區的商貿傳奇。

18世紀世界首富潘振承對話美國“中國皇后號”商人   

根據歷史記載,美國于1784年2月22日,也就是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52歲生日的那天,派遣“中國皇后號”駛往太平洋對岸的茶葉王國,開啟了美國與清帝國的貿易。據隨船到達廣州黃埔港的Samuel Shaw的航海日記記載,當時的美國“中國皇后號”裝載了大約30噸西洋參、16張海豹皮、1270匹羽紗、316擔棉布、476擔鉛和26擔胡椒,總價值為12萬美金,當時接收美國人這批貨物的,正是18世紀世界首富,即廣州十三行行商首領潘振承。

十八世紀“世界首富”潘振承

"You are not Englishman?" said he. "No." "But you speak English word, and when you first come, I no can tell difference; but now I understand very well. When I speak Englishman his price, he say, 'So much, — take it, — let alone.' I tell him, 'No, my friend, I give you so much.' He look at me, — 'Go to hell, you damned rascal; what!  You come here, — set a price my goods?' Truly, Massa Typan, I see very well you no hap Englishman. All Chinaman very much love your country."

“你們不是英國人?”“不是”。“但你們說的是英國話,你們初來乍到,我不能看出區別來。但現在我明白了。我和英國人討價還價時,他說‘太高了-想當然-不要這么高’。我告訴他說‘不高,我的朋友,我給你很優惠了’。他看我說:‘見鬼去吧,-你這該死的流氓!你說什么鬼話!過來瞧瞧,-看看我的貨定價?’說實在話,Massa Typan,我看你們不是英人。所有中國人都喜歡你們的國家。”

'Thus far, it may be supposed,' continues Shaw, 'the fellow's remarks pleased me. Justice obliges me to add his conclusion: — "All men come first time China very good gentlemen, all same you. I think two three time more you come Canton, you make all same Englishman too."

‘到此,或許就這樣吧,’Shaw說,‘你說的話令我感到高興’,出于公正起見,我為他加上結論說:-“所有人第一次來中國的西洋人都很紳士,你們也不例外。我想你們來兩三次廣州,你們都會是英國人那樣了。”

就是用上面的“廣州英語”,雙方達成了交易,使美國人順利地采購了2460擔紅茶、562擔綠茶、24擔本色棉布、962擔瓷器、490匹絲綢等運回美國。

[image ALT: missingALT. He is Captain Samuel Shaw, a 19c merchant sea captain who is discussed at some length in this chapter.]

Samuel Shaw (1754–1794),中文名叫山茂召

山茂召是1784年作為美國“中國皇后號”商船的押運人首次到廣州黃埔的美國政府官員。1786年,山茂召受美國邦聯議會的派遣,成為駐廣州的首任美國領事。他不但體驗和見證了“廣州英語”的傳奇,同時也是美國建國后開拓國際貿易,首選當時令世界一致向往的盛產茶葉的帝國,即“中央王國”的廣州,為美國淘到了“第一桶金”!

19世紀廣州世界首富對話美國茶商

伍秉鑒,也叫伍浩官(Howqua),19世紀廣州行商領袖。 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評選伍秉鑒為19世紀世界首富。其資產在道光十四年(1834年)已達2600萬銀元,相當于清朝當年年收入的50%。此畫像作于1830年,現藏于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You and I are No. 1, "olo flen;" you belong honest man, only no got chance.' He then tore the note up, and throwing the fragments into the waste-paper basket, added, 'Just now hav settee counter, alla finishee; you go, you please.' That is to say, 'Our accounts are now all settled, you can leave when you like.'

這段英語的大致意思是:“你和我是最佳‘老友’了,你人很實誠,只是不走運而已。”然后他把欠條撕掉,并將碎片扔進廢紙簍里,說道:“現在債務一筆勾銷,你想走的話,隨時可以走了。”

伍浩官(右一)常在自家豪宅里邀請洋商聚會,用“廣州英語”交流和溝通

以上兩個案例是18-19世紀的廣州茶商與歐美茶葉貿易商在貿易活動交流中所使用的“CANTON ENGLISH”。

當時的中外商人在數個世紀的交往中,都私下學習這種中西結合的“外語”,大致看一下當時民間如何學“外語”的小冊子《紅毛通用番話》,有一個初步了解。

19世紀初期,在廣州一度出現過名為“Hungmaou mae mae tung yung kwei kwa, or those words of the devilish language of the red-bristled people commonly used in buying and selling.”(紅毛買賣通用鬼話)小冊子,為廣州茶商與他們的“紅毛”’顧客打交道的語言工具書。

19世紀的英語學習指導小冊子

看看當時這個小冊子是如何指導英語學習的,如:one(一)發音為“溫”、two(二)讀為“都”、three(三)為“地理”、four(四)為“科”、five(五)為“輝”等等;一些典型的粵語如“乜貨:屈聽what thing”;“唔做得:哪堅都no can do”;“俾錢:劫加示give cash”等等,有的干脆就用漢語,如chin chin“請!請!”,有的詞語依漢語語法組織起來講,如“no can do(唔做得)”,就是典型的廣州英語句式。

為了和廣州商人做貿易,歐美商人也必須學“廣州英語”,如在英國倫敦出版的《廣州英語歌謠集》,也有介紹過《紅毛番話》(A Vocabulary of Words in Use among the Red-Haired People)的小冊子。

廣州英語對話

由此可見,整個17-19世紀的中外商人都把“廣州英語”作為必備的國際貿易和文化交流的語言來學習,在令中國茶葉、瓷器和絲綢風靡世界的同時,也把中華文化傳向了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