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97午夜理论片影院,无码超级大爆乳在线播放国产,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乱线久久视

鞠傳江  >>  正文
鞠傳江:五臺山紀行
鞠傳江
2019年06月03日

從炎熱的京城來到五臺山深處頓時被這里“清涼”的山風所籠罩,避暑圣地果然名不虛傳,人們在這里享受大自然的愜意涼爽撫慰的同時,也聆聽著來自不同寺廟那悠遠的晨鐘暮鼓聲。

避暑圣地五臺山-鞠傳江攝影

這里還有另外一個好聽的名字:清涼山。這里更是佛教的勝地,穿行于一座座廟宇間,不管是旅游者還是膜拜的信眾都會有著一種獨特的感受,來自天地間的沁心清涼和來自佛祖的莊嚴肅穆巧妙地、和諧地相融合,從而影響著每一個人的身心。

五臺山位于中國山西省東北部的忻州市五臺縣,屬橫貫南北800太行山系的北端。所謂五臺是指這里五座拔地而起巍然聳立的山峰,而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每一個臺都有一個美麗的名字: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斗峰、中臺翠巖峰。五臺分立,山水環(huán)繞。從鎮(zhèn)中心到五個臺的距離均在20公里左右。方圓300多公里的五臺山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北臺頂海拔達到3061.1米,被譽為“華北屋脊”。

五臺山的懸崖峭壁-鞠傳江攝影

五臺山寺廟林立與四川的峨嵋山、安徽的九華山、浙江的普陀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這里現(xiàn)存寺院47處。1982年,五臺山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風景名勝區(qū)名單,2009年又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據(jù)考證,佛教傳入五臺山,始于東漢,這里的大孚靈鷲寺為中國最早的寺院之一,由于漢明帝的推崇,五臺山開始成為當時中國佛教的中心。到了南北朝時期,五臺山寺廟猛增到二百余座。據(jù)唐代高僧慧祥所著《古清涼傳》記載,到了唐代,五臺山寺院達三百多座,僧侶超過三千人,這使五臺山在中國佛教界取得絕對統(tǒng)治地位,至唐德宗貞元年間,僧尼達萬人之眾。從唐朝開始這里的影響波及海外,來自印度、日本、朝鮮和斯里蘭卡等國佛教徒和僧眾紛紛來五臺山朝拜。1600多年來,隨著歷史的演進,朝代的更迭,雖經(jīng)多次崇佛和滅佛,五臺山終是佛山之首,香火不斷。

五臺山臺懷鎮(zhèn)中心區(qū)的寺廟群-鞠傳江攝影

大凡廟宇眾多、香火旺盛之地總少不了靈山秀水,氣候特別的特點。《古清涼傳》中也說:五臺山,名為紫府,常有紫氣,仙人居之。這里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征,使得夏秋季節(jié),山谷間常常云霧繚繞,而一早一晚的霞光夕照又為云霧鍍上了夢幻般的紫色和金色,遠遠看去紫氣升騰翻滾,而紫氣往往被看作是祥瑞之兆,在此居住猶如仙人一般。

其實,這里的氣候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由于地勢高,一年的寒冷期超過300天,北臺葉斗峰頂四季被雪覆蓋,背陰面的溝壑中常年冰雪不化。我們在翻越五臺山去恒山的路上,就看到背陰坡溝谷中被厚厚的冰所覆蓋,然而,在冰的旁邊就是茂密的叢林和漫山的野花,不得不折服五臺山獨特氣候和自然景觀。正所謂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夏季里這里有時山腰風雨雷電,山頂卻陽光燦爛。臺懷鎮(zhèn)被五臺環(huán)抱,鎮(zhèn)中心海拔1700米,年平均氣溫4.5℃,年極端最低氣溫-37℃,年極端最高氣溫只有27℃。

五臺山臺懷鎮(zhèn)中心區(qū)寺廟群-鞠傳江攝影

五臺山的賓館、民宿、客棧眾多,很多客棧的名字帶有“佛”或“禪”的字樣,禪心居、佛光山莊、云中客棧、靜心苑等等,只看這些客棧、酒店的名字就感覺禪意濃濃了。開民宿酒店成為當?shù)鼐用裰匾纳斨溃恳粭l山溝里都聚集了各式各樣的民宿、客棧。我們住在一家叫錦繡山莊的酒店里,夜里需要蓋厚厚的被子,體驗了五臺山的清涼。清早5點鐘就被窗外動聽悅耳的鳥叫聲喚醒,背起相機沿著彎曲山路前行,山谷里十分安靜,兩邊山上被濃密的樹木覆蓋。清晨,這里似乎是鳥兒的天下,布谷鳥們在遠近不同的樹上發(fā)出悠長的“布谷”聲,而野山雞們在不同山頭的密林深處發(fā)出高亢的鳴叫,還有眾多不知名的鳥兒在叢林深處歡快地唱著,高低不同的鳥聲在山谷中此起彼伏回蕩著,仿佛進行著鳥的大合唱。不時有巨大的山鷹在山谷的上空翱翔著,薄薄的霧像紗一般掛在遠處的山腰間,太陽倒像個羞澀的孩兒在山邊露出半個臉來,山坡草叢中的野花掛著露珠,在霞光的映照下閃著迷人的光芒。清風徐來,鳥語花香。此時此景,的確讓人能夠忘掉自己,沉浸在一種特殊的境界里。大自然的視聽感受如此美妙,仿佛一股清泉流過心田。

資料顯示,五臺山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近乎完美,這里擁有野生植物近600種,其中480多種是草本植物,夏秋季節(jié)季里,380多萬畝天然草地成為難得的牧場。翻越五臺山便可看見山坡臺頂散布各處的牛群、馬匹在悠閑地吃草。每年農(nóng)歷六月山上的牧民就會舉行一個月的騾馬大會,每天有一萬多頭牛驢騾馬在山谷河灘上交易。而這里的鳥類資源尤其豐富,達到140多種,包括珍貴的黃斑葦雞、鳳頭麥雞、黑眉葦鶯等,可謂是鳥的樂園。這里還分布著石貂、金錢豹、狐貍、獾、野豬等40多種野生動物。

五臺山顯通寺內(nèi)的銅殿-鞠傳江攝影

菩薩頂,是五臺山中規(guī)模最大的黃教寺院,創(chuàng)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間(471~499),歷代曾多次重修。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曾多次朝拜五臺山,均下榻于菩薩頂,至今有康熙、乾隆御碑,立于寺院內(nèi)。康熙題字“五臺圣境”至今猶在。在大雄寶殿內(nèi),僧人們專注地用藏語誦讀著經(jīng)文,全然不被來來往往的游客所擾動。這里熙熙攘攘,人滿為患,不時有虔誠的信眾在院內(nèi)各廟宇前伏地跪拜,口中念念有詞。一位中年婦女被這里的佛教道場氣氛感染竟然嚎啕大哭起來。身臨佛界,人的心態(tài)各不相同,相比于終生念經(jīng)修行的僧人們,普通旅游者和眾多的祈福者,對佛教的認知太少、太淺,以至于多用最為實用主義的形式完成一次對佛祖的朝拜,或燒香拜佛、或上供求簽、或求佛祈福。佛法無邊,似乎可以給予萬千愿望和夢想。貧窮者祈求財富,應考者祈求中榜,無子者祈求添丁,卑微者祈求升遷榮華,重病者祈求祛病除災,求愛者祈求喜結(jié)良緣,最最普通的是祈求“平安”,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祈求可謂千奇百怪。其實,這些與佛教的根本要義相距甚遠,甚至是南轅北轍。但是,千百年來,來自印度的佛教已經(jīng)深深地植根于中華宗教文化的土壤之中,普通人對佛教要義的理解深淺并不重要,“拜”的形式大于學習背誦玄妙晦澀難懂經(jīng)文的過程,很多人在拜佛的形式中,在香火繚繞中,心靈得到了慰藉,悲觀者釋放苦悶,怨恨者放下包袱,夢想者心向前景,其現(xiàn)實意義大概在于此。

其實,佛不是萬能者,更不是救世主,也不會施舍。佛的要義是特有的世界觀和處世方法論,是探索闡明宇宙和人生的哲學,追尋大徹大悟,解疑釋惑,讓人遠離煩惱和困苦,勸慰人心向善。佛在心中,拯救的是你自己的心靈,一切源于自己的修養(yǎng)和德行。

顯通寺,始建于漢明帝永平年間,是中國最早的佛寺之一。中軸線上排列著大雄寶殿等7座殿宇,給人印象極深的是建于明萬歷年間的銅殿,共用銅10萬斤,鍍金的銅殿在陽光下顯得金碧輝煌。顯通寺鐘樓內(nèi)懸掛的幽冥鐘,重達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人們對顯通寺門口左右兩邊屹立著龍虎碑尤為稱道,“龍”、“虎 ”二字草書,酣暢淋漓,龍飛虎躍,法意相彰,十分珍貴。署名“雷雨居士光宅書”是何時何人所書難以考究。

五臺山的佛寺眾多,風格不同,幾千年的積累,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佛教遺產(chǎn),廟堂殿宇構(gòu)成了世界現(xiàn)存最龐大的佛教古建筑群。作為攝影人我關(guān)注更多的是高聳的鐘鼓樓、宏偉的大殿、碑刻、牌匾、佛像、佛塔。五臺山佛塔林立,塔的材質(zhì)有磚、石、琉璃、木、鐵、銅、銀、玉、水晶等等。最高的塔達高56.4米,最小的僅0.05米。而這里的佛像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超過17000多尊,碑刻泥塑、金屬鑄造、石刻、木雕、燒瓷、刺繡、畫像等不同形式。最早的佛像為南北朝時期遺物,最罕見的是明代著名畫家丁云鵬在菩提樹葉上彩繪的十八羅漢圖。在佛光寺東大殿內(nèi)所有泥塑皆按真人比例建造,建于明代的殊像寺的殿內(nèi)則有五百尊懸塑,懸塑中佛像與山水交織出一幅幅立體的佛教故亊圖。五臺山可以說是一座罕見的佛像藝術(shù)寶庫。

2009年6月26日,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召開的第33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五臺山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描述道:“五臺山保存有東亞乃至世界現(xiàn)存最龐大的佛教古建筑群,享有‘佛國’盛譽,五臺山由五座臺頂組成,珠聯(lián)璧合地將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為一體,典型地將對佛的崇信凝結(jié)在對自然山體的崇拜之中,完美體現(xiàn)了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成為持續(xù)1600余年的佛教文殊信仰中心――一種獨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組合型文化景觀。”

從地理演進上說,五臺山的山脈構(gòu)成歷史超過25億年,多次造山運動給這里留下了冰川地貌、高山草甸、獨特而完整的地球早期地質(zhì)構(gòu)造、地層剖面,以及古生物化石遺跡,完整記錄了古代地質(zhì)演化歷史,成為地殼演化、古環(huán)境、生物演化對比研究的典型例證。因此,五臺山被譽為“中國地質(zhì)博物館”。這里每年均舉行地質(zhì)與自然遺產(chǎn)國際研討會議,五臺山成為海內(nèi)外的專家學者研究地質(zhì)地貌演化的重要標本和基地。

從五臺山自東漢有第一座寺廟至今已經(jīng)超過1600多年,這里保存眾多的是碑文石刻、匾額、楹聯(lián)和詩賦,成為反映五臺山漫長歷史歲月的宗教活動、社會風貌、人情世俗、神話傳說的珍貴史料,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形式記載著五臺山的佛教發(fā)展歷史。僅《五臺山碑文匾額楹聯(lián)詩賦選》一書就集選了五臺山內(nèi)外歷代帝王、文人、學者、騷客、名士、高僧撰寫的碑文112通,匾額329幅,楹聯(lián)448副,詩賦600余首。清康熙皇帝在五臺山留下了20塊碑文,而乾隆皇帝則在為五臺山寫下了39首詩作,由此可見五臺山在清代帝王心目中的地位。

古代詩人元好問出生于今山西忻州,曾作《臺山雜詠》16首。明代詩人史鑒有《詠五臺山南臺》詩,描寫了五臺山的風貌:“翠拔南天第二臺,天成圖畫一方開。巔崖有路皆懸石,古樹無枝半是苔。潭龍起處電光走,木客嘯時山雨來。俯仰獨懷千古意,詩成倚仗漫徘徊。”

明代旅行家和地理學家徐霞客(1586~1641),曾登上五臺山,遍禮臺頂、寺院,寫下《游五臺山日記》。普化寺的一幅對聯(lián)很是讓人喜歡:青山寺后立春來宜作千秋畫,綠水門前流風起好彈萬古琴。閱讀讀此書中的詩賦、對聯(lián),的確意趣盎然。

龐大的五臺山脈,仿佛是一百科全書,來去匆匆,只能感受其鳳毛麟角。假如有時日,能夠在這里住上一段時間,細細轉(zhuǎn),慢慢看,感受這里的清涼,體會這里深厚的歷史文化,當是美事一樁。

【責任編輯:許聃】
中國日報網(wǎng)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