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97午夜理论片影院,无码超级大爆乳在线播放国产,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乱线久久视

楊應森  >>  正文
楊應森:執劍礪鋒 --火箭軍某旅“導彈發射先鋒營”小記
楊應森
2019年12月04日

圖為火箭軍某旅“導彈發射先鋒營”。攝影:王杰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閱兵式上,他們駕戰車,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中央和人民的檢閱;在戰略導彈部隊的實兵對抗演練中,他們執長劍,穿越千里戈壁,新型導彈直指蒼穹,彰顯大國雄威。

他們是被中央軍委授予“導彈發射先鋒營”稱號的火箭軍某旅發射一營。

11月底,在完成多項重大軍事任務后,發射一營的官兵們凱旋歸來。也在此時,我應邀走進了“導彈發射先鋒營”的軍營。

圖為火箭軍某旅“導彈發射先鋒營” 正在組織發射訓練。攝影:王杰

聽黨指揮 彈不偏航

在發射一營的軍營里,我聽到了官兵們響亮的口號:“導彈我操作、我聽黨指揮”。

上世紀90年代,在嚴峻形勢下,為戰而建的新型常規導彈旅成為“東風快遞”導彈家族的駕馭者,一營是導彈旅的“種子營”。

組建以來,一營先后經歷了4次編制調整、1次裝備換型,每次調整,官兵們都面臨抉擇和挑戰。2016年以來,先后有64名官兵經歷了調整、分流、退役,不少還是建營的“元老”。高級士官徐修宇在臨別時,眼里滿含熱淚,嘴上和行動卻是“組織讓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由于裝備換型,半數官兵面臨專業、崗位調整,但轉崗的官兵者表示“我們不怕從零開始”。從事瞄準20年的高級士官汪明喜,是全旅的“神瞄手”。換型后,這位40歲的老班長又和新兵一起學習、考試,成為某新型導彈的首批士官指揮長。

圖為訓練中的瞄準號手汪明喜。攝影:王杰

導彈旅政委章禮信告訴說,一營不但要求官兵占領“發射陣地”,更要求占領“思想陣地”。2014年,一營所有發射單元接受軍委首長隨機抽點發射。有人認為事關重大,建議抽組成熟號手加強新擴發射架。但軍事民主會最終達成共識:絕不為狹隘的榮譽觀所累,當以實戰要求創造輝煌,以現有發射單元接受抽點。

2018年4月,一營受命參戰發射單元千里機動至指定部署地域,射前突然接到上級異常空情通報,發射流程被迫中止。指揮長王哲認為“任務沒結束,準備不能停”。一切射前準備前提,卡著分秒復核62個作戰數據,預想33組操作動作,確保接令后準時完成實彈發射。王哲說,“聽黨指揮,叫打就打、叫撤就撤、叫停就停”。

圖為火箭軍某旅發射一營官兵把導彈送上藍天。攝影:王杰

一營大學生士兵叫韓凱出國留過學,對政治理論教育課不以為然:“打仗一靠裝備、二靠技術,理論學好了,就會操作導彈?”班長何賢達告訴他:“學政治理論不能教你操作導彈,但會讓你懂得為誰操作導彈。”

一營黨委意識到,對青年官兵更要加強政治引領。于是,一營開辦“理論講習所”、舉行“先鋒故事會”,開展“強軍思想引領成長”大討論,讓官兵登臺講身邊人、身邊事;運用思維導圖繪制“理論學習樹”,建立理論學習微信群,定期組織理論學習分享、網上交流討論等活動,“有問題、去問樹”成為一營的一道風景。

圖為教導員樂焰輝和營長潘少明一起探討訓法戰法。攝影:王杰

一營教導員樂焰輝對我說,政治方向決定導彈射向,政治純度影響發射精度,“聽黨指揮,才能確保導彈不偏航。”

百煉百淬 能打勝仗

在發射一營的軍營里,我看到了“枕著敵情睡覺、時刻準備打仗”的戰備常態。

從“戰備器材怎么擺、拉動物資怎么裝”等細節嚴格要求,一營將緊急出動的時間壓縮了近四分之一;每日狀態檢查、每周過戰備日、滾動修訂行動方案雷打不動,“快速反應值班流程”不斷優化,應急應戰水平持續提升。

圖為班長何賢達在向新號手講述動作要領和操作技巧。攝影:王杰

上世紀90年代,面對“一無教材、二無裝備、三缺人才”的嚴峻形勢,發射一營超前介入、超常建設。沒有教材,搜集、整理廠家的技術資料,自編80多萬字的訓練教材;裝備沒到位,用紙箱做配電器、用麻繩連電纜線進行訓練,當年10月圓滿完成首發實彈發射任務,創造了“當年組建、當年形成發射能力”的速度;至2015年初,一營打出了導彈旅歷史上的第100發新型導彈。

2016年的一次對抗演練,導調組突然宣布2名號手“退出戰斗”,陣地上亂作一團。一營黨委痛定思痛,提出“一專多能、多精全能”的強化訓練要求,并經過100多次研究論證和反復試訓,形成了“隨機減員”新訓法并在全旅推廣。2016年7月,平戰轉換演練遇到臺風,一營訓練計劃不變、訓練課目不減。

圖為火箭軍某旅發射一營在茫茫戈壁發射導彈。攝影:王杰

導彈旅副旅長呂爾參對我說,一營官兵的自我追求是“練到極致”,“隨時待戰、準時發射、有效毀傷”是一營官兵確保“能打勝仗”的實戰標準。

塞北深秋,一種特殊作戰模式下的火力突擊演練劍拔弩張。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一枚枚新型長劍呼嘯而出,試鋒者正是“導彈發射先鋒營”。

這些年來,發射一營在這片土地上,無數次亮劍試鋒。

2015年1月,導彈旅將發射組建后的第100枚導彈,執行任務的又是一營。有人建議組成最強單元上陣,但一營卻按實戰編組,組織沒有實彈發射經驗的號手出征。結果,新號手憑著平日的苦練,第100枚導彈一飛沖天、精準命中。

圖為火箭軍某旅發射一營官兵在慶賀第一百發導彈發射成功的喜慶場面。攝影:王杰

一營營長潘少明告訴我,一營堅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的標準,對睡前衣服怎么放、戰備器材怎么擺、拉動物資怎么裝、車輛出動怎么編都有明確要求;訓練中,指揮口令最少、操作動作最簡、行動路線最短、反應速度最快,苦練大風、雷雨、強光等11類復雜條件下實裝操作訓練,已經形成了系列規范。

圍繞“裝備練到極限、本領練成本能”,一營官兵反復錘煉反應“零時差”、操作“零差錯”、數據“零誤判”的硬功,通過“一專多能”、“全精全能”強化訓練,培養出一批“金手指”“神瞄手”,在上級舉行的比武中奪得100多個第一。

踏石留印 作風優良

在發射一營的軍營里,我聽到、看到最多的,是“實”和“嚴”。

圖為火箭軍某旅發射一營官兵在組織戰斗防衛訓練。攝影:王杰

導彈旅政治工作部主任高相國告訴我,一營能夠成為“導彈發射先鋒營”稱號,靠的就是治軍、帶兵“實打實、硬碰硬、嚴上嚴”。

在2014年接受軍委首長隨機抽點發射、2015年發射導彈旅組建后的第100枚導彈,一營不為保“名”所累、所困,堅持求“實”,以現有發射單元接受軍委抽點、甚至以沒有實彈發射經驗的號手執行發射。高相國對我說,這是需要勇氣和擔當的。

一營的“實”和“嚴”,鐵標尺就是“能打彈更能打仗、能實射更能實戰”。

在一次紅藍對抗中,上級導調組按照戰時標準加載“四難”課目,設危局、布困局、構險局。考核之后,一營敗下陣來。一營黨委在復盤檢討時感到,能打彈不代表能打仗、發射先鋒不等同打贏先鋒。于是,他們找出提前熟悉陣地保可靠、預設行動流程保順暢等4大類共15個問題,果斷叫停了操作動作隊列化、作戰行動流程化、特情處置模擬化,把一切不符合實戰的形式主義趕出訓練場,真正把“訓練場”變成了“戰場”。

圖為火箭軍某旅發射一營官兵在實彈發射訓練中。攝影:王杰

一次專業理論考核,全旅瞄準專業總教練、三級軍士長汪明喜經不住身后“徒弟”的捅咕,回了一下頭,結果被考官判定“違紀”。不少戰士找到一營黨委,要求為這位“全旅第一瞄”討個說法。但營黨委態度鮮明:用嚴紀錘煉作風!

結果,汪明喜在全旅被通報,在全營官兵面前作出檢討。他說,這件事讓自己真正將紀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時時嚴于律已。

一次戰備拉動,時任營長朱杰在檢查時發現,下士曾巧仙的攜行包里裝著39碼的迷彩鞋。他把自己的腳伸出去一比:“你起碼也得穿43碼吧?”這雙“小鞋”,令曾巧仙至今難忘,更讓一營官兵警醒,“在訓練場上絕不能弄虛作假。”

圖為指揮實裝操作訓練中的士官指揮長謝中華。攝影:王杰

二級軍士長何賢達曾榮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這位被譽為導彈發射“金手指”的“導彈兵王”最“較真”。在一次裝備維護保養時,他發現一塊芯片數據有出入連續幾天查找大量的資料,用兩個多月、進行了上千次的試驗,校核了5萬多組數據,先后發現了6臺裝備存在數據無故跳變。何賢達用詳盡的故障分析報告和解決方案,上報上級和生產廠家。有專家認為跳變是偶發事件,可忽略不計,何賢達卻不依不撓,堅決不在裝備驗收單上簽字,促使生產廠家對系統進行升級改制,隱患得到了徹底解決。

何賢達說,打仗沒有偶發,更沒有湊合,必須100%合格。

在“導彈發射先鋒營”的榮譽室里,我看到了各類比武競賽、對抗考核、會操評比的獎狀和錦旗。組建22年來,一營先后6次立功,45次受到全國、全軍和火箭軍表彰,被中央軍委授予“導彈發射先鋒營”稱號,涌現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樂焰輝、“全軍愛軍精武標兵”何賢達等先進典型,連連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營,2017年被表彰為“全軍軍事訓練先進單位”、2019年被表彰為“全軍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單位”。

圖為火箭軍某旅發射一營官兵在夜間轉載訓練。攝影:王杰

一營營長潘少明說,“先鋒”不是靠“守”、而是靠“闖”,這些榮譽,是激勵一營官兵能打勝仗的‘集結號’和‘沖鋒號’”。

【責任編輯:許聃】
中國日報網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