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97午夜理论片影院,无码超级大爆乳在线播放国产,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乱线久久视

馬冬  >>  正文
馬冬:“三孩政策”要落實到實處還需要什么
馬冬
2021年06月10日

為了應對中國老齡化、人口比例失調、人口出生率低等問題,過去十年我們做出了不少努力。2011年放開雙獨二孩,2013年放開單獨二孩,再到2015年10月,“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出臺,國家開始鼓勵有一個孩子的家庭生第二胎。至此,實施了3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退出歷史舞臺。然而,基于調查研究事實證明,提升生育水平比控制生育水平的難度要大得多。經濟學家預測,5年內我國將很可能步入“人口負增長”階段,未來5年,我國每年出生人口持續跌破1000萬是大概率事件。數量層面的“人口危機”已經悄然而至。

2021年5月31日,國家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這有利于改善我國人口結構,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保持我國人力資源稟賦優勢。

這意味著,在“全面兩孩”施行五年后,中國人口生育政策再次進行重大調整。更標志著,我國徹底從“限制生育”進入“鼓勵生育”的新階段。值得思考的是,三孩生育政策來了真的會使人口警報解除嗎?

目前,生育的主力人群是“80后”“90后”。但暫且不說三孩,即使是二孩政策實施得如何?這是需要評估的。我們都無法拋開現實談理想,就現實而言,現在年輕人生育意愿低背后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高昂的住房成本嚴重抑制了生育率。有研究表明,房價每上漲1000元/平,生育一孩的概率將降低1.8%~2.9%,生育二孩的概率將降低2.4%~8.8%。動輒幾百萬甚至是上千萬的購房款和后續的還貸壓力,正在成為數以萬計年輕人不買房,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娃的最大阻礙。

其次,教育成本無疑是現代年輕人“不愿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需要的不再是廉價勞力。于是家庭對孩子的要求就從增加數量轉變成提高質量。那么質量必然關系到教育成本,教育成本的高額投入令年輕人望而卻步。調查顯示,育兒成本占我國家庭平均收入的比重已經接近50%。一個孩子的降生,給一個家庭帶來的影響顯而易見,而政策最需要的是對相關因素以及環境做出改變。

再次,現代生育觀念深入人心,女性生育意愿明顯降低。衛健委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底,我國“90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僅為1.66個,比“80后”低10%。而人口監測數據顯示,有生育二孩及以上打算的婦女,最終生二胎的占比連一半都不到。出現這樣的結果我們一點也不意外,現在社會女性越來越獨立,他們不僅有獨立自主的意識,也同樣有較強的經濟能力。而女性保持這些優勢的先決條件就是,不離開于職場,所以生育意愿降低也就不足為奇。

要想真正解決生育問題,最核心的也不是就生育談生育,而是解決更深層次的、本源性的問題。在于如何解決生育養育成本問題。生育率取決于土地供應、房地產政策、教育政策、醫療政策……這些領域如果不改革,而是簡單的放開生育政策,固然對于局部家庭有作用,但很難改變整體趨勢。

2021年6月1日,人口經濟學專家梁建章撰文提出新方案,獲得很多人的贊同:鼓勵生育應該多措并舉,在住房支持方面,可以用購房補貼返回給家庭;稅收方面,對于二孩和多孩家庭,除了可以給予一定的現金補貼以外,可以減免全部或者部分的社保繳費和個人所得稅;同時要考慮把幼兒教育階段納入義務教育范疇,實行全部免費,而且要想辦法提高0-3歲的入托率。

專家提出的這個方案獲得了廣大年輕人及父母的一致點贊,簡單來說是因為這個方案直擊了很多家庭的“痛點”:相較于稅收和幼兒教育方面的政策支持,住房方面的支持才是父母們最關心,也最能打動他們的地方。

保障義務教育公益性,切實為家庭教育減負。推動義務教育學校尤其是小學,率先在全國范圍內建立6點鐘放學制度。學校在課后統籌組織學生開展多樣性體育運動、興趣愛好、科學探索等在校活動,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實現孩子鍛煉體魄、培養愛好等多種育人目標,切實給家庭減負。

激勵生育配套措施,不僅是降低教育成本,還有一個是怎樣解決女性職工的職場環境問題,包括社會環境。放開生育,不一定能夠促進生育率,但是,怎樣才能讓生育政策真正落到實處,也就是“怎樣才敢生”,這才是關鍵環節。

針對于高房價這座數以萬計的人無法翻越的大山。因此要想鼓勵生育,遏制高房價,幫助年輕人解決居住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我們現在提倡、鼓勵生育,而且將來可能是獎勵生育。而通過生育獎勵來刺激人口增長,我本人認為沒有觸及到問題本質,因為相對于生育成本,獎勵其實微不足道。我們應該強調全方位施策才行,要把它當成國家民族的大事兒。人口問題是全局性的問題,必要拿出長遠的戰略眼光和切實解決問題的辦法。生育意愿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牛鼻子”,牽一發而動全身。中國能否解決好人口問題是考察治理能力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尺。

?

齊齊哈爾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