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97午夜理论片影院,无码超级大爆乳在线播放国产,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乱线久久视

魏建國  >>  正文
魏建國:民營企業(yè)家正處在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
魏建國
2022年08月20日

“全球化是大勢所趨,逆全球化只不過是一個暫時的回頭浪,回頭浪比較短暫,短則 3-5 年,長則可能 5-10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日前在接受金磚財經獨家專訪時這樣表示。

魏建國作出上述判斷是基于一些新變化,一些國家從擁抱全球化開始對全球化橫加指責,將所有的矛盾都歸咎到全球化,態(tài)度來了 180 度大轉彎,“全球化有沒有問題?我認為有,它的問題是沒有做到與時俱進。”魏建國說。

魏建國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他認為美聯儲加息將增加各國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性;今年全年 5% 左右的經濟增速是最好的結果,沒有問題;保交樓的工作要做好,對房地產發(fā)展影響很大;財政政策目前起到了逆周期調控經濟的穩(wěn)定器作用。

魏建國的思路非常清晰,理性而謙和,視野寬闊格局宏大,對全球政治、經濟與社會發(fā)展趨勢有著深邃而幽微的洞察力,“民營企業(yè)家正處在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很多企業(yè)家在這次疫情中遇到了很大的難題,到底要不要投資?”魏建國對記者表示。

以下為采訪實錄:

一、逆全球化只不過是一個暫時的“回頭浪”
金磚財經:過去可能有三四十年,大家對全球化特別信任,大家都擁抱自由市場經濟,但是這種現象最近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如何解釋?未來逆全球化的現象是不是就已經無法阻擋了?

魏建國:過去三四十年甚至四五十年,大家對全球化還是比較信任的,支持和倡導自由市場經濟,尤其是美國。美國認為自己是全球市場經濟的棋手,到處宣揚市場經濟的好處,對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橫加指責。

發(fā)展到今天,美國的態(tài)度來了一個 180 度的大轉彎,為什么?因為中國吸收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一些優(yōu)點,結合了中國自身的特色,中國的發(fā)展道路幾乎顛覆了全球經濟的發(fā)展模式。

過去四五十年,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歐美西方國家,掌握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創(chuàng)新模式和產品的上游技術,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僅僅是靠廉價勞動力,損壞自然環(huán)境開采生產資料的方式在參與全球化的經濟發(fā)展,中國發(fā)展道路顛覆了這樣的格局,這種顛覆對自由貿易,對全球化產生了三個非常重要的變化。

其一,許多國家尤其是美國認為在全球化中“中國贏了,美國吃虧了”。

其二,西方尤其是美國國內產生了一些問題,比如中等階層收入減少、貧富差距加大、產業(yè)的空心化、社會的撕裂等,他們把這些矛盾都歸咎到全球化上。

其三,有一些西方國家把全球化當成一個大筐,只要是本國國內或世界的一些問題,包括氣候問題、種族問題、反恐問題、地區(qū)差別問題等,全部都往這個筐里裝,一些不明真相的媒體記者也借此對全球化進行抹黑。

那么全球化有沒有問題?我認為有,它的問題是沒有做到與時俱進。

目前全球的自由貿易、市場經濟沒有與時俱進,依然是舊模式:發(fā)達國家掌握了技術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鏈的上端,而發(fā)展中國家、新興國家,特別是中國處于產業(yè)鏈的下端。中國通過改革開放 40 年,我們不愿意再通過污染環(huán)境開采生產資料、提供廉價勞動力這樣的發(fā)展模式,完全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發(fā)展道路。

全球化有好處,但是沒有與時俱進,沒有解決各種挑戰(zhàn),沒能包容與持續(xù)發(fā)展,這在當前受到了一些非議與抹黑,甚至是目前逆全球化很重要的原因。

逆全球化有沒有可能推翻現有的全球化?我個人認為逆全球化僅僅是一場短暫的回頭浪。就像習近平主席所講的,世界決不會退回到相互封閉、彼此分割的狀態(tài),開放合作仍然是歷史潮流,互利共贏依然是人心所向。

各國以前都在全球化中受益了,只不過受益有多少,中國也受益了。美國和歐盟是受益最多,現在分配少了就大喊大叫,這對中國不公平。中國在全球化中付出了代價,做出了犧牲,說“中國是最大的贏家”,這是不公平的。我認為中國恰恰是全球化不平衡、不公平的最大的受害者。

現在中國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條道路,未來全球化只有通過各國共同努力,互助共贏,共謀發(fā)展,才能走出一條新的全球化道路,這是大勢所趨,是全球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提。疫情過后中國當仁不讓是世界公認新全球化的棋手,社會的公正、公平、包容、平衡以及創(chuàng)新、綠色發(fā)展,都會在新的全球化中體現出來,新能源、5G、智慧城市、數字經濟、新材料、新工藝、智能制造等,這些都會為疫情過后新的全球化賦予更重要的標準和內涵。

我相信逆全球化只不過是一個暫時的回頭浪,回頭浪有多長時間?全球化是大勢所趨,逆全球化比較短暫,短則 3-5 年,長則可能 5-10 年,但我相信新的全球化最終一定會像蓬勃的朝陽出現在世界的東方。

二、美聯儲加息將增加各國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性
金磚財經:在全球通脹高位運行、美聯儲帶頭加息的情況下,今年以來全球多國央行多次加息,這樣的緊縮政策已經影響到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對中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魏建國: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三個層次。第一,美聯儲加息到底對中國經濟發(fā)展會不會產生影響?第二,為什么?第三,中國如何應對?中國經濟發(fā)展不會因為美國美聯儲加息受到影響,不僅不會受到影響,我認為美聯儲的加息還會增加美國和全球各大經濟體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性。

第一,加息將會促使全球各大經濟體增加從中國的進口,加息以后國外的消費將不會像一些西方經濟學家和媒體所說的“持續(xù)降溫”,相反對中國價廉物美的產品的需求將會比以往增加更大。

海關總署最新的統計表明,中國今年 7 月份進出口總值已經達到了 5646.6 億美元,同比增長 11%。其中出口是 3,329 億美元,增加 18%,進口是 2,317 億美元,增長雖然只有2.3%,比起上月增長是從負轉正,7月份的順差達到了空前的 1,412 億美元,同比增長 81.5%。所有數字中最令人矚目的是紡織品和服裝,我們都以為疫情疊加美聯儲加息,美國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對紡織品和服裝一般的消費會減少,恰恰相反,反而不減反升。據海關總署統計 1-7 月份,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達到了 1893.5億美元,同比增長 12.4%,單單 7 月份一個月,紡織品服裝出口就達到了332.2 億美元,增長了 17.6%。在所有商品里面,紡織品和服裝增加量一個月達 17.6%。據我所知,這可能是近五六年單月出口的最高值。

美聯儲加息已經加到 4 次,最初是 25 個,后來 50 個又加了 75 個,最近又是 75 個,達到了 225 個點,相反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量在不斷上升,我認為 8 月還要大量上升,企業(yè)用品、玩具、箱包、鞋類,餐飲用品,藥品基建出口產品,都在大量上升。

我估計 8 月份和 9 月份進出口雙雙會以兩位數的增長,也就是說,加息越多對中國的依賴性越強。通過海關總署數據統計可以發(fā)現,從美聯儲加息 4 次以后,今年前7 個月中國對東盟、對歐盟、對美國、對韓國、對日本等所有的出口都增加了,增加超過了兩位數。對“一帶一路”沿線的 65 個國家,達到了 7.5 萬億美元,增長 19.8%,對 RCEP14 個國家,7 月單月就達到了 1.17 萬億美元,增長了 18.8%,全球都在喊是貿易逆差,唯獨中國是貿易順差。

由于歐洲、美國包括“一帶一路”或 RCEP 國家,疫情發(fā)展有反復,疫情沒有控制好,俄烏戰(zhàn)爭爆發(fā)后,全球能源危機與糧食危機相繼爆發(fā),集裝箱運輸都成問題,美國、歐洲和英國卡車司機罷工,全球供應鏈脫鉤、掉鏈,許多國家的重工業(yè)工廠,包括化工、能源、機械、制造、汽車等,越來越經不起這種巨大的打擊,歐美、日本與韓國的許多工廠批量倒閉,甚至遷出歐洲,遷到中國來。

我估計現在開始到疫情結束將會出現“4 個轉移”,歐洲制造業(yè)將會東移,技術將會東移,資本將會東移,更重要的是人才也會東移。在這種情況下,未來 5-10 年,甚至 15 年,各大經濟體對中國的依賴更大,美聯儲無論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甚至第六次加息,我個人認為非但沒有減少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性,恰恰相反,增加了各國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性,進出口上面的依賴性反應很明顯。

第二,美聯儲加息將會促成全球去美元化進程加速。

1. 以前中東地區(qū)的沙特、伊朗、卡塔爾、阿聯酋等國,石油出口是以美元計價,以后不會再用了。

2. 各國貨幣儲備大量減少美元儲備。據我們統計,可能有 60-68 個國家在不斷減少美元作為貿易定價的貨幣,現在全球貿易貨幣中越來越不趨向用美元計價,可能降低了 60%,目前俄羅斯、伊朗采用盧布,中國與阿聯酋在石油貿易中采用人民幣計價,全球去美元化非常明顯。

3. 拋售美國國債。這對美國影響最大,拋售美債實際上是對美國經濟不看好,進一步削弱了美國的公信力,美聯儲加息的影響是全球去美元化,加速去美元化。

4. 美聯儲加息以后,科技創(chuàng)新這塊硬牌在美國市場越來越暗淡,最近中國一些企業(yè)從納斯達克退市撤資,撤資的背后是中國吸引的外資越來越多。

去年中國吸引外資 1831 億美元,今年會有兩位數的增長,突破 2,000億美元。這是對中國營商環(huán)境的認可和肯定。從全球吸引投資的維度來看,從最早的 1.9 萬億美元逐步減少到 1.5 萬億美元、1.2 萬億美元,去年是 8000 億美元,在總量減少的情況下,中國能夠占 1/4 很不容易,中國未來吸收外資、綠色投資將會占據全球第一,超過美國。我認為,美聯儲的加息對中國影響不大。

三、5%左右的經濟增速是最好的結果,沒有問題
金磚財經:受新冠疫情沖擊、俄烏沖突、主要發(fā)達國家通脹高企等多重因素影響,世界經濟復蘇增長嚴重受挫,而中國經濟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與 4 月份“力爭完成全年預期目標”相比,您預估今年中國經濟的“最好結果”會是什么?

魏建國:我認為“最好的結果”是經濟增速達 5% 左右,我在各種媒體上都發(fā)表了這樣的觀點。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有以下三種原因:

第一,中國目前整體的穩(wěn)外貿、穩(wěn)外資、穩(wěn)經濟、保就業(yè)、保市場主體,多項政策疊加,逐步發(fā)力,整體疊加效應還沒有出現,也就是說政策的疊加效應還會加大,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會有優(yōu)異的表現。

第二,中國是全球抗疫最成功的國家,中國成功保住的不僅僅是人,更重要的是率先復工復產,抗擊疫情所取得的優(yōu)勢與潛能還沒有發(fā)揮出來。不要看越南、美國、歐盟,好像還在出口,隨著疫情發(fā)展變化,他們會越來越經受不住打擊。

第三,中國糧食大豐收。在全球糧食危機的情況下,中國又取得一個糧食豐收年,中國市場物價穩(wěn)定,生活必需品,供應是充足的,金融系統運營良好,經濟運行比較平穩(wěn)。中國有作為全球資金避風港的優(yōu)勢,中國市場表現優(yōu)異。

第三季度與第四季度,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qū)、京津冀、東北、中西部地區(qū),重慶、成都、西安、武漢與鄭州等,都會有突出的表現。

中國在經過疫情以后,經濟恢復的過程會超出人們想象,對經濟目標的完成,我是充滿信心和樂觀的,我認為 5% 左右是沒有問題的。

四、解決保交樓的問題,關鍵是能不能做到兩點
金磚財經:“保交樓”已經被納入中央頂層設計框架,上升到了“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線”的高度,地方政府的責任也被“壓實”。房地產一直被譽為周期之母,目前行業(yè)出現了一些動蕩與不穩(wěn)定,您對這一波房地產紓困與市場前景如何看?

魏建國:保交樓非常重要,第一次出現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也是第一次出現在中央文件中,非同尋常。中央在提保交樓的時候,特地提出了保交樓,穩(wěn)民生。如何解決保交樓的問題,關鍵是能不能做到兩點。

第一點,開發(fā)商如約按值保量交付,尤其是爛尾樓,需要解決好這個問題,要快復工,早復工,早交付。要做好這一點,地方政府要因城施策。

第二點,要用好當前的政策,希望銀行或者地方政府出面,解決當前開發(fā)商面臨的資金壓力,認識到保交樓工作做好了,才能保民生,保社會穩(wěn)定。在這一點上,要合理解決當前開發(fā)商的資金缺口,減少開發(fā)商的資金壓力。

保交樓的工作要做好,對于未來房地產發(fā)展,我覺得有兩個很大的影響: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房地產繼續(xù)下行;另一方面,進一步穩(wěn)房價,穩(wěn)預期,促進房地產行業(yè)健康可持續(xù)的發(fā)展,相信各級政府有能力做好保交付的工作。

五、財政政策起到了逆周期調控經濟的穩(wěn)定器作用
金磚財經:目前國家正在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更加穩(wěn)健靈活的貨幣政策,繼續(xù)減稅降費、減租降息,確保各項紓困措施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強化對市場主體的金融支持。您認為財政政策還有多大的空間,貨幣政策如何發(fā)力?

魏建國: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財政和貨幣政策要有效彌補社會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前面還有一句話,“宏觀政策要在擴大需求上積極作為”,兩句話是擰在一塊的,整體來說,宏觀政策要在擴大需求上積極作為,而且要主動作為。

財政貨幣政策要有效彌補社會需求不足,關鍵詞有兩個:一個是有效,一個是彌補。先看一看財政政策目前的情況是怎樣的,上半年全國一般性公共預算收入是 10.52萬億元人民幣,扣除了留底退稅以后,實際同比增長是 3.3%,應該說很好的。上半年全國一般性公共財政預算前 5 個月全是負的,6 月首次由負轉正,同比增長了5.3%。對于這個形勢,我覺得來之不易。

目前我們面臨三大壓力,供給沖擊、需求收縮、預期轉弱。關鍵是預期轉弱,就令大家對未來不看好,在這種情況下上半年公共財政支出保持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上半年公共財政支出要比往年高,同比增長 5.9%,收入才增長 3.3%,支出是增加 5.9%。疫情之下,我認為和美歐日韓發(fā)達國家及一些新興國家相比較,我們的成績來之不易,為什么說來之不易?有 4 個關鍵性因素:

第一,疫情防控要支出。比如說核酸檢驗,患者康復救治,有的地方隔離期間一些費用,是硬性支持,財政支持的確是最有力的支持,支出大。

第二,土地出讓金收入以前比較大,今年上半年收入大幅下降。

第三,今年留底退稅增加。

第四,重點領域的資金需求要確保到位,特別是新基建、5G 等一些大基建項目,重點領域的基金和資金需求,財政要確保到位。

實際上需要用錢的還有很多,我覺得中國財政能夠在這種情況下同比增長 5.9%,很不容易了,有的國家已經超出了兩位數,成倍增長。今年上半年的財政政策,在應對三大壓力,應對疫情的情況下,實際上起到了逆周期調控宏觀經濟的穩(wěn)定器作用,也可以說是一個壓艙石。對于上半年穩(wěn)增長、惠民生、調結構、提信心起到了關鍵的、獨特的作用。

下半年財政收入將穩(wěn)步回升,財政收支的缺口逐步縮小,我覺得支出端可能還有一些發(fā)力的空間。中央提出要用好地方政府的專項債券資金,地方政府要用足用好專項債務的限額,涉及疫情過后,地方產業(yè)布局等問題,地方政府沒有那么大的額度,怎么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專項債務的限額,財政部應該支持一下。

財政政策要多管齊下,多頭并舉,上下結合,執(zhí)行中央政策要達到穩(wěn)、準、狠。

貨幣政策有兩大要求:第一個要求是要保持流動性的貨幣充足,現在流動性充足都保證不了;第二個要求是要加大對企業(yè)信貸的支持,尤其是中小企業(yè)。

六、中國民營企業(yè)家正處在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
金磚財經:如何改善民營企業(yè)的營商環(huán)境?對于弘揚企業(yè)家精神,您能否分享下您的思考或建議?

魏建國:我對民營企業(yè)家充滿著希望。當前中國民營企業(yè)家正處在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為什么這么說?想想看,改革開放 40 年了,民營企業(yè)家基本上是通過中國市場特有的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價格差發(fā)展起來的。主要生產鏈、供應鏈與服務鏈,人員仍然是國內市場為主。

但這個不行。國內市場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已經從過去的產品供不應求,現在是供大于求,現在在全球 400 多種主要商品的出口中,222 種已經占據了世界第一位。無論是生產和出口,都很了不起。

很多企業(yè)家,在這次疫情中遇到了很大的難題,到底要不要投資?我歸納為三句話,第一句話是錢往哪里投?不像過去一塊是紡織品,一塊是鋼鐵,一塊又是箱包、玩具什么的,現在不是這個情況了,投哪個產業(yè),錢往哪里投?第二句話,錢從哪里來?第三句話,怎樣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色?

很多民營企業(yè)家對這些情況比較迷茫,他們過去走過的道路,其實已經總結出好的經驗,現在要從思想、理念或認知上有一個高度,要創(chuàng)新迭代,創(chuàng)新是指什么?就是不能以過去純粹利用價格剪刀差,利用改革開放初期發(fā)展的勢頭、供不應求的市場取得發(fā)展,不能單靠一些吃苦耐勞就可以發(fā)展的。企業(yè)家理念要改變,中央其實已經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

第一,要形成雙循環(huán)經濟格局,什么意思?就是一定要建設以國內市場為主體,國內國際相互支持的雙循環(huán)格局。很多人沒有想到,仍然以為自己不懂外文,不懂形勢就可以發(fā)展,其實已經落后了。

第二,越來越多的情況表明,疫情過后,全球制造業(yè)、技術、資本、人才要東移,要東移到亞洲,東移到中國,好多民營企業(yè)家沒做好思想準備,思想沒到位,工作行動沒到位。準備不足,一些民營企業(yè)家在這個時候還在吃老本,沒有發(fā)揮“開新路,創(chuàng)新業(yè)”的精神。

第三,我們的企業(yè),尤其是民營企業(yè),處在一個轉型升級的關口。要在原有的家族式管理治理結構、企業(yè)治理結構進行改革,要大量引進人才,要瞄準新興產業(yè),包括新基建、5G、智能制造、新材料、新工藝、生命化學等,自己不是那么熟悉的領域,如果只停留在過去改革初期那種下海創(chuàng)業(yè),決策靠拍腦袋,這種精神已經遠遠不夠,需要大量的信息、大量的人才、大量的高科技,我把它比作是民營企業(yè)家轉型升級換代關鍵時期的“三個密集”。

人才密集,才能進步;資金密集,不是小打小鬧;技術密集才能駕馭新的領域。需要痛下決心,認清形勢,認清道路,未來民營企業(yè)家需要“二次創(chuàng)業(yè)”,疫情過后企業(yè)家若能認識到這一點,會迎來民營企業(yè)家第二個創(chuàng)業(yè)的成績。其實很多民營企業(yè)家已經這樣做了,像華為、大江、華大基因,等等。

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要營造全球最佳的營商環(huán)境,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所有的企業(yè),包括央企、民企、外企,只要在中國土地上,我們都一視同仁平等相待。未來可以實現外企、央企、民企、國企權益平等,大家都有這個權利。

整個游戲規(guī)則,權利平等、規(guī)則平等、機會平等。在這樣寶貴的時期,很遺憾的是,很多民營企業(yè)家猶豫了,迷茫了,不像以前那么有沖勁,沒有改革初期那種闖勁、干勁,把困難、矛盾看得更加重一些,把機遇挑戰(zhàn)看得淡了一點,我覺得民營企業(yè)家在現在這個關鍵時刻如何做出下一步的判斷,非常關鍵。

【責任編輯:徐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