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97午夜理论片影院,无码超级大爆乳在线播放国产,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乱线久久视

張周項  >>  正文
錚錚法槌,守護青山綠水
張周項
2023年03月18日

你去過貴州梵凈山嗎?

文化上,這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名山,曾有“立天地而不毀,冠古今而獨隆”的美譽;地質上,這是14億年前中國南方最早從海洋升為陸地的地點之一,有大量從七千萬年前到兩百萬年前的珍稀物種孑遺。可以說,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一土一石都彌足珍貴,被列為全國AAAAA級景區毫無爭議。

梵凈山風光

刻四個字罰12萬,環資審判威懾力凸顯

但2021年7月11日,一名男性旅客在游玩過程中,用登山手杖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梵凈山金頂摩崖”處刻下“麗水陳國”四個大字。哪怕同行旅客再三勸阻,他還是強行留下自己的姓名與籍貫。這一過程被人拍成視頻傳播引發熱議,2022年3月25日貴州省江口縣人民法院做出一審判決,被告陳國平支付文物修復費60952.08元,修復方案設計費用38000元;支付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款25000元,上繳國庫;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這是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法治深壹度》欄目新近播出的《環境司法護佑綠水青山》系列中的一幕。面對鏡頭,江口縣人民法院梵凈山環境保護法庭庭長金寧飛特別解釋了他們作為司法工作者的初心:

“通過案件的審理起到這樣一個警示效果,不要讓這種破壞行為再次發生,從根本上在人民群眾心中樹立起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環境這樣一種意識。”

2015年1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修訂后的《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該法規定,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梵凈山刻字案是全國首例針對在自然、人文遺跡上刻字所提起的民事公益訴訟。江口縣人民法院踐行的正是司法系統始終堅持的理念,通過司法審判,保護國家的環境資源,守護青山綠水。

與梵凈山刻字案出現在同一集中的,還有江西三清山巨蟒峰損毀案。2017年4月15日凌晨,張某明、毛某明、張某三人攜帶電鉆、不銹鋼材質的膨脹巖釘、鐵錘、繩索等工具到達巨蟒峰,通過在巖體上鉆孔、打巖釘、布繩索的方式攀爬至峰頂,后來被帶至公安機關。經現場勘察,需要3億年才形成的巖體上被打入26根膨脹螺栓,在節目中談及此事,江西財經大學經濟教授黃和平萬分惋惜:

“巖釘會加速巖體的風化過程……有一天可能會像最后一根稻草一樣,把整個巖體都風化、侵蝕而崩塌了,整個自然景觀都可能消失掉。”

法院在對被告人做出刑罰的同時,也開出了600萬元的巨額罰單,要求其連帶賠償環境資源損失、用于公共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這也是環境資源審判的重要理念: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司法機關不僅要進行嚴厲打擊,更要助力生態環境修復、解決現實問題。

有罰有補,法律也有自己的溫度

在不少案件中,司法機構都會讓觸犯法律者通過繳納罰金的方式對環境損害進行修復,對自己的過失進行一定的彌補。

《環境司法護佑綠水青山》系列中,還講述了四川省寶興縣的故事。寶興縣位于大熊貓國家公園的核心區域,境內森林資源豐富,空氣清新、景色宜人,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

但2021年,護林員田明在巡查時遠遠發現有株高大的樹木倒下了。他走近一看才發現,是一株直徑一米多的樹被從底部鋸斷,到處是木屑,且樹干部分被運走不少。后來民警經過偵察、走訪專家,確定這是一棵天全槭,生長期長花紋很漂亮,不法分子應當是為了獲取其中的木材出售。

寶興縣林業局黃帥工程師推測,這棵天全槭要生長上百年,“油鋸可能在幾分鐘內把上百年的工夫毀于一旦”。更重要的是,這些樹木都是固碳能手,一株高大喬木每年能吸收二氧化碳4-5千克,在中國“雙碳”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被盜伐的天全槭

警方經過偵察還發現,不法分子是轉遍了整座山,特意找到最高大的一株喬木下的黑手!他們盜伐是賺錢了,生態環境可就慘了!山里有句俗語叫“一木被伐、萬木遭殃”,被伐的樹木拉下山的過程中,不少正常生長的樹木也要被掛倒、小草就更容易被壓壞,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是不可估量的。

好在這些盜伐者很快就落網了。2022年4月,寶興縣法院開庭審理此案,查明6名被告人先后在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天全縣境內盜伐7株高大喬木(3棵楓樹、4棵槭樹),后出售牟利,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損害。

在審判這起案件時,寶興縣法院認為,被告人的行為破壞了生態系統,不僅應當承擔刑事責任,更應當承擔對生態資源造成損害的賠償責任與修復責任。加上幾名被告人也悔罪希望能做出彌補,法院遂判令其根據修復作業方案補栽補種70棵云杉,以補償自己盜伐的林木;考慮到云杉需要生長很久才能吸收足夠的二氧化碳,寶興縣法院引入“碳匯”修復理念,多次與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探討修復方案,促使六名被告人自愿從四川環交所認購24000kg“碳匯”,用于修復其破壞的生態環境。目前主犯王某獲實刑三年已經去安心服刑,其余被告人要么獲緩刑、要么交納罰金,已經重獲自由,通過誠實勞動為社會做貢獻。

虛擬世界里,也有真實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自從《民法典》2021年生效以來,浪費資源的民事活動有可能觸犯法律的紅線。

也就是在這一年,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商業糾紛案,一家從事比特幣“挖礦”的公司將為其提供技術支持與管理的公司告上法庭,控告后者管理不善導致機房頻繁斷電,要求其賠償因斷電給原告“挖礦”帶來的損失。

甲方要求的賠償金額是530萬元。但在審理過程中,法院對甲方的活動提出了質疑。比特幣“挖礦”是依據數學原理,簡單一點說就是通過運行程序運算去尋找一個隨機數,哪臺電腦能首先找到這個隨機數、哪臺電腦的使用者就能宣稱自己獲得了這個新產生的比特幣并獲得其它“礦工”承認。但法官認為,那大量的運算不就成了毫無意義的運算?

更何況這個“大量”是真的大量,本案中的甲方公司有685臺電腦作為礦機,日均耗電6萬度,有時能達到北京市用電量的百分之一!從政策上,這與國家的“雙碳”目標相悖;從法律上,這算的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嗎?

于是2021年10月25日,法庭在經過討論、審理后做出判決,雙方簽訂的“挖礦”合同違背《民法典》第九條“綠色條款”,屬于無效合同,雙方行為造成的損失各自承擔。或許是意識到了這種行為的性質,兩家公司都沒有提出上述。

到2023年3月18日晚為止,這部系列紀錄片已經播完。短短六集不到三百分鐘,卻講述了十幾個案例,筆者在本文中評述的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全國還有大量的環境資源領域司法案例,我們的司法機關在用自己的方式促進祖國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全面依法治國,就意味著法律要管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法槌雖小重逾千斤,不僅鐵面無私打擊違法犯罪,同樣也能守護并恢復青山綠水。中國的“雙碳”目標必將實現,到那一天大家不要忘了司法工作者做出的貢獻。

【責任編輯:王晗】
中國日報高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