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97午夜理论片影院,无码超级大爆乳在线播放国产,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乱线久久视

章林  >>  正文
【中國故事】謀國不謀身的唐朝名相
章林
2023年10月24日

婁師德(公元630—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縣)人。他出將入相,曾與狄仁杰共同輔佐武則天,為唐朝著名的能臣。《朝野僉載》的作者張鷟十分推崇婁師德,認為他“直而溫,寬而栗,外愚而內敏,表晦而里明。萬頃之波,渾而不濁,百煉之質,磨而不磷。可謂淑人君子,近代之名公者焉”。

文武雙全 戍邊屯田

婁師德自幼才思敏捷、廣學博覽,弱冠之年便考中進士,被任命為江都(今江蘇揚州)縣尉,正式走上仕途。時任揚州長史的盧承業對婁師德的才能感到驚異,對他說:“你是能當宰相的人才,我怎么能以下屬官吏來對待你呢?”后來事實證明,盧承業確有知人之明。

唐高宗上元初年(公元674年),婁師德在基層干了20多年后,一直到45歲左右才被調至京城,擔任監察御史。當時正逢吐蕃崛起,時常侵犯唐朝邊境,大將劉審禮戰死。值此危急時刻,婁師德奉命收容戰敗逃散的將士,并出使吐蕃,商討議和之事。婁師德與吐蕃首領論贊婆等人會面后,宣揚唐朝的國威與實力,陳述利害關系,使吐蕃首領們既敬畏又欽佩。這次化干戈為玉帛的出使讓婁師德在朝廷中嶄露頭角。

幾年后,吐蕃又不斷制造摩擦,唐高宗決定招募猛士,守邊御侮。身為文官的婁師德得知此事,自告奮勇前去應募。他身穿戎裝,將紅抹額戴在頭上。唐高宗見狀,分外欣慰,任命他為朝散大夫,隨軍出征。由于戍邊有功,婁師德被擢升為殿中侍御史,兼任河源軍司馬,同時負責管理屯田等事務。

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吐蕃再度侵擾唐朝邊境,婁師德率軍反擊。雙方在白水澗相遇。在休戰期間,婁師德也不曾懈怠,加強對士兵作戰能力的訓練,極大提升了部隊的戰斗力。在他的指揮下,唐軍創造了“八遇八克”的輝煌戰績。唐高宗據此認定婁師德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才,任命他為比部員外郎、左驍衛郎將、河源軍經略副使。

武則天稱帝后,對婁師德信任有加。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婁師德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兼管屯田事務。多年帶兵打仗的經驗,讓他深知軍糧是戍邊的頭等大事。為了提高糧食產量,他不辭勞苦,身著粗布衣親自下田與士兵一起勞作。在經年累月的努力下,唐朝邊防糧庫充盈,既免去了買糧的花費,也無轉運糧草的艱辛。武則天為此專門下詔書慰勞嘉獎,稱贊婁師德“素積忠勤,兼懷武略”。

長壽元年(公元692年),婁師德被召回朝中,擔任夏官侍郎、判尚書事,不久又晉升為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出任宰相一職。但武則天考慮到婁師德擅長處理屯田和邊鎮軍糧供應等事務,只讓他做京官不能盡其才,便又任命他到地方監管軍隊和邊鎮的屯田事宜。在婁師德的治理下,邊鎮土地收成增多,軍需儲備充足。不久,婁師德再次被召回朝廷。為獎勵他屯田御邊的功績,武則天遷其為秋官尚書、原武縣男。

德才兼備 器量寬厚

婁師德雖然出將入相、官高爵顯,但從不居功自傲,反而待人寬厚、與人為善,真正做到才能與品德兼備。

據史載,婁師德身長八尺,方口厚唇,性格開朗大度。如果有人冒犯他,他總能謙遜忍讓,不為此大動肝火。有一次,婁師德與另一位宰相李昭德一同上朝。由于身體肥胖且已年邁,婁師德行走十分緩慢,李昭德不得不多次停下來等他。走了一段路之后,李昭德不禁抱怨道:“你走得太慢了,受不了你這個田舍子!”所謂田舍子,也就是現在說的鄉巴佬。婁師德聽了此話,非但不生氣,反而微笑著說:“師德不為田舍夫,誰當為之?”意思是,我不是鄉巴佬,誰是鄉巴佬呢?面對笑容可掬的婁師德,李昭德縱有再大的怨氣也消了。以寥寥數語巧妙化解了一場尷尬,避免了一場沖突,婁師德的容人雅量可見一斑。

不過,李昭德畢竟也是宰相,當面對地位不如自己的人時,婁師德還能有如此雅量嗎?答案也是肯定的。根據《朝野僉載》記載,婁師德擔任兵部尚書時,有一次巡視并州,來到一家驛站。為了不給驛站增加負擔,他與下屬一同在大廳吃飯。在就餐過程中,細心的婁師德發現只有自己碗里的是精米白飯,其他人吃的都是粗米黑飯,便叫來驛長,責問道:“為什么用兩種米來接待我們?”驛長誠惶誠恐,回答道:“一時找不到足夠的細糧,我真是死罪。”婁師德聽后,明白其中緣由,便心平氣和地說:“是我們來得太倉促,導致你們來不及準備。這是我們的問題,不能怪你。”然后把自己碗中的白米飯也換成粗米飯,大口吃了起來。

還有一次,婁師德外出巡察屯田工作。他因患有足疾,行動不便,就讓隨從人員先行啟程,自己坐在光政門外的橫木上等著助手牽馬過來。這時,一個縣令也來到光政門外。他哪里知道坐在門口橫木上的胖老頭是當朝宰相,便自我介紹一番后與婁師德并排坐在一起。不久,縣令的手下趕來,遠遠認出了婁師德,趕緊對縣令說:“此人是宰相啊。”縣令聞之大驚,趕緊起身鞠躬致歉道:“我犯了死罪。”婁師德微笑著說:“你是因為不認識我,才與我同坐,哪條法律規定這是死罪啊?”

婁師德不僅在下級面前從來不擺架子,即便對候選人員也是如此。在任夏官(兵部)侍郎時,有一次婁師德要分派候選人員官職。因為他素來不講官威,有些候選人員竟然跑到他的公案前動手翻閱名冊。這實在有失體統,但婁師德沒有生氣,只是笑著對大家說:“讓我來分派好吧?”那些候選人員還是不肯離開,婁師德提起筆說道:“對不起,我要用我的筆玷污你們的名字了。”聽他這么一說,那些圍攏過來的候選人員只好識趣地退在一旁。既不違背原則,又不損害對方的顏面,婁師德為人處世之道,令人稱贊。

恪盡職守 不徇私情

據《舊唐書》記載,婁師德“器量寬厚,喜怒不形于色。自專綜邊任,前后三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雖參知政事,深懷畏避”。《新唐書》則說他“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輒遜以自免,不見容色”,所以為君為民都對他贊賞有加。

在任職宰相期間,婁師德善于發現人才、重用人才。當時,狄仁杰剛剛入仕,由于沒有顯赫的家族背景,很難出人頭地。婁師德獨具慧眼,多次向武則天舉薦狄仁杰擔任要職。對于此事,婁師德從不向外人提起,狄仁杰也就毫不知情。兩人同為宰相后,狄仁杰做事鋒芒畢露,才華盡顯,有些輕視做事小心謹慎的婁師德,認為他不過是一名普通的武將,好幾次想把他排擠出京城,派到外地去任職。面對狄仁杰的排擠,婁師德從不介意,沒有一聲怨言。武則天覺察此事之后,故意問狄仁杰:“婁師德賢明嗎?”狄仁杰答道:“他是一名過于謹慎的將領,至于是否賢明,我就不清楚了。”武則天又問:“婁師德善于識人嗎?”狄仁杰答道:“我曾經與他是同僚,但沒聽說他有這方面的才能。”武則天說:“我之所以任命你為宰相,正是婁師德所舉薦的。他當然有舉賢之能了。”隨后,她拿出婁師德當初舉薦狄仁杰的奏章,并詳細說明了事情的經過。狄仁杰聞之,十分慚愧,感嘆道:“婁公有盛德,我卻對他的寬容相待毫不在意。我與他的差距真是太大了!”對于此事,《舊唐書》有過如此評價:“薦仁杰而入用,忠也;不使仁杰知之,公也。”為國家社稷著想,忠心耿耿,識才薦才,此為“忠”也;不以此邀功,培植黨羽謀私,此為“公”也;面對他人對自己的排擠和責難,淡然處之,此為“容”也。婁師德以大局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可謂有擔當也。

婁師德為人處世以寬容大度、隱忍退讓聞名,但面對大是大非的問題絕不徇私情,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堪稱楷模。有一次,他到梁州檢校營田,了解到當地一個與他同姓同鄉的官員犯下貪贓重罪,時任都督許欽明將要判其死刑。這個官員聽聞婁師德來此,趕忙托親朋好友去求情,希望一向寬厚的婁師德能夠救自己一命。沒想到,婁師德聽聞此事,嚴詞拒絕前來求情的人,說道:“如果觸犯了國家的法律,就算是我婁師德的兒子也不能逃避制裁,何況他呢?”第二天,在宴會上婁師德與許欽明坐在一起。他特意提及此事,對許欽明說道:“我聽說有人犯了國法,而且自稱是我的同鄉。我與他本人不認識,只不過與他父親小時候一起放過牛。都督千萬不要因為我而網開一面。”許欽明聽罷,立即叫人把這名罪犯押了過來。婁師德痛斥道:“你告別父母,前來求官職,卻不知道廉潔奉公,現在懊悔還有什么用?”并順手將一盤蒸餅遞給他,說道:“吃罷,作個飽死鬼去。”

謹言慎行、恪盡職守的婁師德為官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其間也曾大起大落。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66歲的婁師德再次領兵與兵部尚書王孝杰一起,征戰吐蕃。結果,唐軍大敗,王孝杰被削官,婁師德也被貶了官。得知被貶的消息時,婁師德一開始還有點吃驚,感嘆官爵沒了,但隨即就平復了下來,自言自語道:“也好也好。”后來,武則天深究此事,發現戰敗的責任不應由婁師德承擔,便決定將其官復原職,讓他再次出任宰相。

圣歷二年(公元699年),突厥入侵,婁師德領兵出征,同年九月,病逝于任上。

縱覽婁師德的一生,《舊唐書》總結道:“能以功名始終,甚為識者所重。”既無背景、也無靠山的婁師德,在武則天統治時期雖然幾經沉浮,卻兩次拜相,最終功成身退,得以善終。究其原因,在于婁師德識時務、知進退。身為將帥時,他身先士卒,既能克敵制勝、鎮守邊疆,又能出使議和、決勝于千里之外,即便戰敗被降職,依然坦然面對、寵辱不驚。身為宰相時,他常懷敬畏之心,恪盡職守,為國家選拔了一批頗有能力的人才。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為國薦賢卻不聲張、不炫耀、不求回報,表現出謀國不謀身的個人修養,是真正的大智之人。

(本文原載于《前線》雜志2023年第4期)

【責任編輯:王晗】
北京聯合大學教師,歷史學博士,軍事學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