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97午夜理论片影院,无码超级大爆乳在线播放国产,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乱线久久视

田赟宗  >>  正文
推動中阿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
田赟宗
2024年03月18日

今年是中阿合作論壇成立二十周年。中方愿同阿方一道,落實好首屆中阿峰會成果,推進全力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

阿拉伯國家聯盟,簡稱“阿盟”,于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議下通過《阿拉伯聯盟憲章》成立。目前成員為22個:阿爾及利亞、阿聯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提、卡塔爾、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毛里塔尼亞、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蘇丹、索馬里、突尼斯、敘利亞、也門、伊拉克、約旦、科摩羅。阿盟作為中東最重要的地區組織,長期致力于在促進阿拉伯國家團結、維護地區安全、推進經濟一體化等方面發揮作用。

阿拉伯國家地處亞非大陸交匯地帶,總面積約132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4.15億,文化歷史悠久,能源資源富集。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關系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絲綢之路。中國見證了阿拉伯文明由初創、輝煌、衰落再到探索復興的阿拉伯王國時期、阿拉伯帝國時期、阿拉伯世界分裂和衰落的時期、阿拉伯的民族國家體系時期四大發展階段。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始終是中阿歷史交往的主旋律。尤其新中國成立后的70多年間,中阿在爭取民族獨立、實現民族振興的道路上肝膽相照、風雨同舟,友好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都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成為南南合作典范。

團結守正,并肩戰斗

1955年,萬隆會議開啟了中阿建交的大門。中國支持埃及收復蘇伊士運河主權的斗爭、支持將巴勒斯坦問題列入議程、支持北非人民爭取獨立的斗爭,到1990年,中國同所有阿拉伯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中國始終支持阿拉伯各國人民反帝國獨立、和平中立、自主團結統一、和平協商解決彼此爭端的主張,反對來自任何方面的侵犯和干涉。

冷戰時期,中國重視發展和加強由埃及總統納賽爾等首倡的不結盟運動關系,同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深化合作,開啟了發展中國家團結新時代,推動了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

1971年,阿爾及利亞等國提出的“兩阿提案”在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包括13個阿拉伯國家在內的76國投了贊成票,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此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2004年,中國同阿盟建立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2010年,雙方建立全面合作、共同發展的中阿戰略合作關系。2018年,雙方建立全面合作、共同發展、面向未來的中阿戰略伙伴關系,并在雙邊層面建立了12對戰略性質的伙伴關系。2022年,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雙方一致同意全力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

戰略互信,維護和平

中國和阿拉伯國家支持彼此維護核心利益,主張尊重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反對外部干涉,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主張尊重和支持各國根據其國情和國力自主選擇發展道路。

中東一直是世界上最動蕩的地區之一。21世紀,該地區的武裝沖突占世界武裝沖突總數的1/3。西方國家分而治之是動蕩之源。正如阿聯酋《國家報》報道,英法等國瓜分奧斯曼帝國亞洲部分的秘密協議,“1916年的《賽克斯-皮科協定》開啟了一個世紀的中東歷史”。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后,美國取代英法成為中東的主要“玩家”,冷戰時,中東成了美蘇爭霸選邊站的冷戰發源地之一。冷戰后,美國獨霸中東,強行推進政權更迭和所謂“民主”輸出,通過發動戰爭、策動“阿拉伯之春”等,給中東帶來了常年戰亂深重苦難。

宗教問題政治化是西方挑撥矛盾的主要抓手。中東國家宗教矛盾主要表現,一是伊斯蘭國家和以色列的矛盾,自以色列建國后一直持續至今;二是伊斯蘭國家之間的矛盾,表現在以沙特為代表的遜尼派國家和以伊朗為代表的什葉派陣營爭奪伊斯蘭世界領導權的斗爭,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后持續發酵。

中國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踐行全球安全倡議,推動沙特與伊朗和解。2023年3月,沙伊在中國支持下達成《北京協議》,三方發表聯合聲明。4月,在中方見證下,沙伊雙方在北京簽署聯合聲明,宣布即日起恢復已中斷7年之久的外交關系。隨之,中東地區掀起“和解潮”, 卡塔爾與其他海灣阿拉伯國家關系走向正常化,敘利亞重返阿拉伯國家聯盟……求和平、謀發展、反干涉成為地區國家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問題的核心,2023年10月,巴以爆發新一輪沖突。中國擔任聯合國安理會11月輪值主席期間,發布《中國關于解決巴以沖突的立場文件》,推動安理會就巴以問題通過2016年底以來也是本輪巴以沖突以來首份決議。中國強調,當務之急是立即停火止戰、保障人道主義救援通道安全暢通、防止沖突擴大。解決巴以沖突循環往復的根本出路是落實“兩國方案”。支持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支持根據聯合國有關決議、“土地換和平”原則和“阿拉伯和平倡議”,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享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中國秉持人道主義、政治解決、多邊主義、標本兼治的大方向,從關于實現中東安全穩定的五點倡議,到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的四點主張,再到落實巴以“兩國方案”的三點思路,為推動中東和平進程發揮了積極作用。

阿盟堅持對華友好。自2002年9月第118屆外長會起,歷屆阿盟外長會均發布涉華決議。自2006年3月第125屆外長會起,絕大多數外長會涉華決議均寫入支持一個中國原則。自2018年3月第149屆外長會起,歷屆外長會涉華決議均提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自2021年9月第156屆外長會起,歷屆外長會涉華決議均贊賞中國在中東地區所做外交努力。

在病毒溯源問題上,阿盟十余個成員國聯合全球近百個國家,聯名致函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要求維護中國同世衛組織發布的聯合研究報告,反對把病毒溯源問題政治化。在臺灣、新疆、香港、人權等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阿拉伯國家始終給予中方堅定有力的支持。

在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支持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和強權政治,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時,中阿始終攜手同進。今年,阿盟國家埃及、沙特、阿聯酋正式成為金磚大家庭成員,進一步壯大“全球南方”力量,使擴員后的金磚國家經濟總量將占世界總量的37.3%,超過七國集團的29.9%。

合作發展,文明互鑒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而共建“一帶一路”是踐行之路。共建“一帶一路”提出10年來,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相關合作文件,一大批項目落地生根,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最大規模的國際合作平臺。

作為歷史上絲路文明的重要參與者和締造者之一,阿拉伯國家身處“一帶一路”交匯地帶,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一經提出,便獲得阿拉伯國家的熱烈歡迎和率先響應。阿拉伯國家把各自的發展愿景與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相對接,科威特是最早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阿拉伯國家,阿拉伯國家聯盟是首個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地區組織,已實現22個阿盟國家“全覆蓋”,阿盟外長理事會連續13次通過決議強調阿中共建“一帶一路”。作為中阿集體合作的“金字品牌”中阿論壇,二十年來,也為促進中阿關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報道,中國是阿拉伯地區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中阿貿易額從2012年的2224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4314億美元,增長了一倍。中阿雙向投資快速增長。2022年,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新增直接投資26.2億美元,同比增長13.3%;阿拉伯國家新增來華投資10.5億美元,同比增長近9倍。

中阿雙方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實施200多個大型合作項目,打造了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務區、中國沙特延布煉廠、阿布扎比哈利法港二期集裝箱碼頭、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等一批基建項目,合作成果惠及了雙方近20億人民。

中阿在青年、宗教、政黨、新聞、教育、文化、衛生和廣播影視等領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合作。2013年以來,中國已為阿拉伯國家培訓各類人才2.5萬,向阿拉伯國家提供約1.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派出醫療隊80批次,醫療隊員近1700人次。截至2022年10月,已有4個阿拉伯國家宣布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15個阿拉伯國家在當地開設中文院系,13個阿拉伯國家建有20所孔子學院。2013年以來舉辦了24項機制性人文交流活動,不同文明美美與共、包容互鑒超越了“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和“伊斯蘭恐懼癥”。

中阿是真朋友、好伙伴。提煉跨越千年、歷久彌堅的中阿友好精神,守望相助是中阿友好的鮮明特征,平等互利是中阿友好的不竭動力,包容互鑒是中阿友好的價值取向。中國將繼續支持阿拉伯國家聯合自強、戰略自主,為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發揮更大作用,愿同阿方一道,落實首屆中阿峰會成果,推動中阿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為人類發展進步作出新貢獻。

【責任編輯:呂佳珊】
國際關系學院戰略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